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实学与乾嘉考古学.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实学与乾嘉考古学.doc

考古新義—金石學的實學精神 前言 考古學,在中國有不同於西方的定義與研究領域。它自有一套金石研究的方法論,只不過在晚清歷史中,金石學者、經世致用的實學家,以及碑學家三者間有者角色的重疊性。顯然它們之間有者意義上的深層關連。在下文中,筆者就從金石學最早的宋代面貌開始、述及清代面貌,佐証它在大時代裏的角色與三者的關連性。 正文 西方傳統考古學方法論裏分考古地層學與考古類型學兩大支柱。查爾斯賴爾《地質學原理》,標誌著地質學中地層學的成熟。1859達爾文《物種起源》與1863赫胥黎《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讓人們開始追尋人類起源的朦朧歷史。史前考古學因此而生 《中國考古》(1996)安金槐編。台北,南天書局。頁9。 《中國考古》(1996)安金槐編。台北,南天書局。頁9。 中國的考古學主要是針對古物收藏與研究。早在東周京都洛陽就有守藏室的設計。公元十世紀,有北宋元祐七年呂大臨的《考古圖》。中國古物的考古,比1842年丹麥青年考古學家沃爾索(Worssae)所著《丹麥早期古物》一書早了十一世紀。之後又有宋徽宗敕撰的(1123)《宣和博古圖》、歐陽修《集古錄》,趙明誠《金石錄》。中國其實是出版古物研究專著,萌發考古思想最早的國家。但,在中國境內的西方傳統考古要遲到1926年李濟對山西夏縣西陰村遺址的發掘才算開始。1921年瑞典地質學家安特生在河南澠池仰韶村的彩陶文化。1930年梁思永在山東歷城的龍山文化 《中國考古》(1996)安金槐編。台北,南天書局。頁3。 《中國考古》(1996)安金槐編。台北,南天書局。頁3。 這種對比,其實明確地將中國考古學與西方考古學區分開來。我們自有一套研究的方法、態度與領域。 宋代金石學 一,宋代考古的實況 考古,語最早出自宋代,如呂大臨著考古圖。考古,宋《陳亮集》十六書林勳本政書後,勳為此勤矣,考古驗今,思慮周密 《中文大辭源》卷三,頁2519。 《中文大辭源》卷三,頁2519。 從目前所見最早的宋代古物研究成果中,可以體會當時考古學研究的領域。歐陽修(1007~1072)的《集古錄》,趙明誠(1081~1129)的《金石錄》。 《集古錄》內容:湯盤孔鼎歧陽之鼓,岱山,鄒峰,會稽之刻石與夫漢魏以來聖君賢士桓碑,彝器,銘詩,序記,下至古文,籀篆,分隸諸家之字書,皆三代以來至寶,怪奇偉麗,工妙可喜之物,記載,上自周穆王以來,下更秦漢隋唐五代,至四海九州,名山大澤窮崖絕谷,荒林破冢,神仙鬼物,詭怪所傳,莫不皆有。文見:余敏輝宋代金石學的雙璧 文見:余敏輝宋代金石學的雙璧—集古錄金石錄比較論(2006)《徐州師範大學學報》32卷1期。頁94。 《金石錄》的內容則包括:上自三代,下訖隋唐五季內自京師達於四方暇邦絕域夷狄,所傳倉史以來古文奇字,大小二篆,分隸行草之書,鐘鼎,簠簋,尊敦,甗鬲,盤杅之銘,詞人墨客詩歌,賦頌,碑志,敘記之文章,名卿賢士之功烈行治,至於浮屠老子之說,凡古物奇器,豐碑巨刻所載,與夫慘章斷畫,磨滅而僅存者,略無遺矣。 舉凡古器物、文字、碑版、書籍都是他們研究的對象。金文、石刻文字學的研究補足了文獻歷史的實証資料。宋代金石學,就是宋代考古學。這些著作也是金石學的代表著作,也被後來清代金石學奉為圭臬。它反應了北宋金石學家的共同興趣、學術觀點與治學方法。史稱這兩位金石考古學家為“歐趙”。 歐陽修喜研碑版,《集古錄》有一千卷,前後編撰歷時18年。歐陽修自敘其經過:曩在河朔,不能自閑,嘗集錄前世金石之遺文,自三代以來古文奇字,莫不皆有,…自慶歷乙酉(1045),逮嘉祐壬寅(1062),十有八年。其實歐陽修開始集金石銘刻時間還要更早,在景祐三年(1036),余謫夷陵求荊南謁呂公祠堂,見此碑立廡下…惜其文翰,遂得斯本,而入於地處字多缺滅…余得此碑三十年矣 文見:余敏輝宋代金石學的雙璧 文見:余敏輝宋代金石學的雙璧—集古錄金石錄比較論(2006)《徐州師範大學學報》32卷1期。 趙明誠家藏石刻二千卷,部分為他人饋贈,也有出自家傳。趙氏妻為李清照。兩人皆有古物搜集癖好。即使脫衣典當,也不放棄收藏: 趙李族寒,素貧儉,每朔望謁告出,質衣取半千錢,步入相國寺,市碑文,果實歸,相對展玩嗣嚼,自謂葛天氏之民也。後二年,出仕宦,便有飯蔬衣練,窮距暇方絕域,盡天下古文奇字之志。日就月將,漸益堆積,丞相居政府,親舊或在館閣,多有亡詩逸史魯壁汲冢所未見之書,遂盡力傳寫,浸覺有味,不能自己。後或見古今名人書畫,三代奇器,亦復脫衣市易。文見:余敏輝宋代金石學的雙璧 文見:余敏輝宋代金石學的雙璧—集古錄金石錄比較論(2006)《徐州師範大學學報》32卷1期。 雖然宋代未有自土裏挖掘、地質分析的考古概念,但廣徵史料古物的心態與熱情,最受益的就是歷史研究方法的改進。 二,文獻與史料並重的實証史學 在宋代以前,金石碑刻只是被供為祥瑞寶物

文档评论(0)

sunguoho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