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
梵天寺木塔 沈括 一、根据翻译回忆原文 钱王朝统治两浙时,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两三层,钱帅登上木塔,担心这座塔晃动。工匠师傅说:“还没有铺好瓦片,上面轻,所以像这样。”于是就用瓦片铺盖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没有办法,匠师就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把金钗送给她,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喻皓笑着说:“这很容易,只要逐层铺好木板,并用钉子钉牢,就不晃动了。”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去做,塔身就稳定了。 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只箱子,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六个面板壁互相支撑,(塔)自然不会晃动。人们都佩服喻皓的高明。 三、这则短文记叙了什么事件?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短文结构 全文分三层 第一层,讲建塔过程中塔身不稳定,工匠找不到解决办法。 第二层,写喻皓采用“布板”“实钉”的办法,解决了“塔动”的问题。 第三层,解释“塔定”的原因,并写了众人对此事的反应。 本文主要记叙了北宋著名建筑家喻皓用“布板”“实钉”来加强结构整体性以解决木塔稳定问题。 四、读出个性,创作朗读脚本 (匠师甚惑,览群书,尝百法,终无果。)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脚本设计 添加匠师想方设法解决塔动之因,一方面说明了建木塔的难度之大,另一方面为下文写喻皓的技艺高超做铺垫。重读“甚”,突出塔动之因的难以解决;重读“群”“百”,突出匠师做出的努力,以反衬问题的困难,终无果应读得低沉,读出惋惜之情。“无可奈何”一词道出了大家对解决“塔动”这一难题无计可施,反衬了喻皓很轻易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突出喻皓技术之高。“密使”写出了匠师既想寻求帮助又好面子的特点,应读得轻些,读出害怕别人发现的感觉。“金钗”应重读,表现出匠师为解决“塔动”问题,费尽心机,不惜花重金求助,从侧面反映出在当时解决“塔动”问题之难。 创作脚本的要点 (1)确定感情基调、朗读的语速、语调、语气、节奏、重音等,可以适当增删文章内容。 (2)仔细揣摩字词句,理解作者的意图。 (3)注意体现人物形象的特点。 五、写作特色 1.详略得当:详写了喻皓的语言和“塔遂定”的原因,略写了匠师的实施过程,有力地突出了中心,体现了主要人物的特点。 2.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 * 一词多义 1、其: ⑴患其塔动 ⑵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 (3)人履其板 (这,指示代词) (他的,人称代词) (那,指示代词) 二、文言总结 2、以 ⑴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 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3)贻以金钗 3、如 ⑴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 ⑵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用,动词 因(此),介词 像,动词。 遵照,动词 把 4、之 ⑴钱帅登之 ⑵便实钉之 (3)则以钳搏之 (4)其虫旧曾有之 代刚建成的木塔 代木板 它,代子方虫 语气助词,不译 5、方 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 正要 才 通假字 人皆伏其精练 同“服”,佩服 词类活用 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 名词用作动词,用钉子钉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