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记承天夜游》课件4沪教版五四制.pptVIP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记承天夜游》课件4沪教版五四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记承天夜游》课件4沪教版五四制

* 苏轼(1037—1101) 字____,号________,____(朝代)四川眉山人,与其父_____、其弟_____,并称“三苏”,为“唐宋八大 家”之一。 子瞻 东坡居士 北宋 苏洵 苏辙 苏轼生活的时代大兴“新法”,改革之风大盛。由 于他反对王安石“新法” 而被调离出京。神宗元 丰二年(1079年),因 御史李定、何正臣等说 他写诗讽刺了“新法”而 被捕入狱。这就是当年 有名的“乌台诗案”(乌台,指当时的御史府)。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 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 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 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 者耳。 苏轼 随笔式小品文 承天寺 位于今湖北省黄冈市南,南唐初年建寺,初名“南禅寺”。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赐名承天寺,其规模仅次于开元寺因寺宇第一山门横匾上有金光闪烁的“月台”两字,故又名月台寺。 承天寺 承天寺大雄宝殿 承天寺甬道 承天寺庑廊 陀罗尼经幢(宋)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感情 遂(suì)??寝(qǐn)??藻(zǎo)??荇(xìng)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感受下列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色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翻译下列句子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 理解内容: 1、简叙作者的写作思路。(作者夜游承天寺的行踪) 简叙作者的写作思路 欲睡→起行→寻张怀民→相与步于中庭→绘景→抒怀 作者夜游承天寺的行踪: 起行——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步(中庭) 2、作者为什么想着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户外? 一方面作者被贬,心情郁闷,想出去走走,另一方面因为月色很美,想去赏月。 本文中最传神的语句是哪几句?抄下来,说说你的理解。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 交横,盖竹柏影也。” 句中无一个“月” 字,却无处不是写皎洁的月光。作者用 “积水空明”四字,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给人以一池春水静谧之感。 用 “藻荇交横 ”四字,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以竹柏倒影来烘托月光,给人以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 这个世界映照出作者光明磊落,无尘俗的胸襟。 3、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色—积水空明 竹柏—藻荇交横 比喻 * 积水空明 藻荇交横 竹柏影 皎洁、空灵、清丽、淡雅 体会情感: 1、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2、你认为“闲人”是指什么样的人? 3、“闲人”指谁?为何自称“闲人”? “闲人”二字表现了苏轼怎样的复杂情感? 夜游过程中,作者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 “欣然” “念无与为乐者” “遂”、“寻” “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 欣喜之情 有点遗憾 不假思索中有点激动 心有灵犀的喜悦 从容 闲适 “闲人”: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 作者自谓闲人,文中哪些语句与“闲”字有关,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月色入户——门庭冷落 念无与乐者——交游之稀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点明其闲 欣然 贬谪 表现作者乐观旷达的胸襟。 反差 ←→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你说出它的深刻含义? (结合作者当时的处境) 两层意思: ①表现自我安闲自适的心境,透出自己不能为朝廷尽忠的抱怨。 ②讽刺那些追名逐利的人,趋炎附势,奔走钻营,无法自拔,也无暇领略这清虚冷月的仙境。 找出文中抒情议论的语句,领悟文章主旨。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只要放宽心态,美景无处不在。 找出作者笔下的景物,体味作者寄托的情感。 月光→思家乡 念亲朋 邀志同道合友 享恬淡优美景 竹柏→ 君子 高洁 坚强 志趣高洁 笑对人生 王国维: 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小结 这篇文章通过对庭中优美月色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苏轼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面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生的难能可贵。 * * * 南唐保大末年至中兴初年建寺,初名“南禅寺”。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赐名承天寺,其规模仅次于开元寺,为闽南三大丛林之一.因寺宇第一山门横匾上有金光闪烁的“月台”两字,故又名月台寺。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antian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