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与绘画的博弈对中国新媒体艺术生成与确立的考察与思考.docVIP

观念与绘画的博弈对中国新媒体艺术生成与确立的考察与思考.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观念与绘画的博弈对中国新媒体艺术生成与确立的考察与思考.doc

观念与绘画的博弈 对中国新媒体艺术生成与确立的考察与思考 内容摘要:本文考察了新媒体艺术在中国当代艺术中的确立关系与生成背 景,通过对科技条件、展览推动、作品阐释三个角度的论述,认为观念摄影的产 生是新媒体艺术独工存在的标准,而其对绘画的影响也显而易见。在此基础上, 本文也试图对新媒体背景下的绘画与机械图像作必要的分析,以期厘清当代艺术 发展史的相关问题。 !词:图像 新媒体 观念摄影 机械复制 !词:图像 新媒体 观念摄影 机械复制 陈丹青在第三届油画大展创作研讨会书面发言中提岀: 面对媒体时代的孩子们,尽快建立多媒体教学,不要再培养大量所谓纯绘画 画家。我们会亲眼看到,视觉艺术的未来趋势是形形色色的图像,而不是“纯绘 画。① 图像与绘画的博弈,从印刷技术、照相技术、电脑技术一直持续地被讨论, 而其讨论的既定背景是中国特殊的艺术生态环境,它同国际社会的讨论并没有直 接的关联,,陈丹青的建议和呼吁,出自一名系统地接受过学院式油画教学的资 深画家,同时,也出自一名熟知以美国为代表的国际社会的艺术思潮。作为印刷 术、照相术之后的第三个艺术吋代,新媒体的生成与确立在中国经历着一个颇为 复杂的过程。 (一) 早在1993年6月,物理学家李政道和画家黄胄在炎黄艺术馆联合发起以艺 术与科学结合为主题的“93艺术与科学研讨会”,并在研讨期间举办了相关的成 果展示,受到了当时国家主席江泽民的支持,至此引起全国性的关于艺术与科技 相结合的讨论热②。这一现象的出现标志着艺术“科技化”的形态在中国得以默 许。 在杭间所编《清华艺术讲堂》(中央编译岀版社)中收录了梁启超、钱学 森、杨振宁、李政道及柳冠中等先生关于科学与美术的讲演文字,尽管所论及问 题不是与观念艺术本身没有直接关系,但是也足以说明了艺术和科学的关系问题 很早就有人搬上讲台并予以关注了,只是限于时代因素,其所论述视角未能与当 前艺术形态重合。 而在此前的1952年,美国人拉伯斯基(Laposky)利用类似计算机与电子阴 极管示波辭创作了早的电子黑白绘画《电子抽象》,四年后他用同样的方式创作 出了彩色电子图像。1965年第一个严格的依靠计算机数字制作的作品面世,儿 乎同时,德国、美国等国家相继出现了数字化作品。1972年数字化颜色处理试 验成功,到1976年利用图像绘制集合图案的方法被艺术家Vera Molner发明出來。 此后,计算机技术逐渐成熟的过程也对数字化艺术创作提供了种种便利。造型、 虚拟三维、环境与多媒体制作、电子交互以及网络传播对于艺术全方位的介入, 成为朱其先生所描述的:“电子三维图型虚拟、移动通讯、多媒体CD-ROM. 联机游戏、全数字化电彫,这些爆炸性的蜂拥而至的技术带来了艺术的新乌托邦 视觉时代”。③而依靠新兴多媒体技术支持的成熟艺术现象在中国的肇始大约是 1998年10月7——12日英国策展人杰明?维尔(Benjamin Weil)在上海策划的 “数字艺术新媒体展览”。而用这位持西方话语的策展人自己的画的话“也许中 国观众并不熟悉新媒体艺术,所以很多人只对其中展出的计算机本身感兴趣,而 对其屮的作品还相当陌生”。④ 另一方面,1882年法国人涅普斯通过沥青附着在金属板上进行暗房曝光的试 验,经过12个小时的曝光产生了世界第一张照片,随后他的合作者达盖尔通过 碘蒸气处理的镀银铜版拍出较清晰的照片,并于1839年公之于世,宣告了摄影 的诞生。此后经过众多人的试验和努力形成了完善的照相技术,并伴随着这种技 术的成熟出现了摄像,1895年世界第一步电影的诞生也是这无数试验的结果。 今天,我们在大街上的碟屋随便可以淘到记录毕加索绘画全过程的影像或是安迪 沃霍尔的记录片,这也正是科技之于艺术留给我们的财富形式。 一百余年前中国己经成功地借助摄影手段完成艺术的任务,例如我们今天可 以清楚地看到慈禧太后装扮的观音菩萨造型,这同当代行为艺术传递形式具有相 同的意义。万氏兄弟借助电影方式在三十年代成功地拍摄了多部被当时称作“美 术电影”的动画广告片,1941年又扌白摄出世界第四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类 似的尝试和努力都为艺术与科技的结合在中国的发展做了铺垫。 毎种新生艺术现象都伴随着类似展览的岀现为标识,而展览的出场则表明这 类现象或形态已经形成并初具规模了。观念摄影概念的依托同样是因了展览的岀 现。1997年,岛子在北京策划了《新影像:观念摄影艺术展》;次年岁末,朱其 在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画廊策划了《影像志异一一中国新观念摄影艺术展》,这两 个不约而同的概念重合无疑成为观念摄影集中展示的两个重要事件o 1999年以 后中国观念摄影逐渐获取国际认可,期间高岭的《思考的力量一一关于新影像: 观念摄影艺术展朱其的《陌生人的眼睛一一中国观念摄影》;岛子的《新影 像一一九十年代大陆艺术摄影的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