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以上是“礼貌原则”的基本内容,除此之外,利奇还提出了如下原则: A.反讽原则(Irony Principle): 为了避免直接批评对方,说话人采取说反话的方式。它不违背礼貌原则,但又能让对方推导其中的反讽意味 B.逗乐原则(Banter Principle): 为了表示与对方的亲密关系,说话人可讲一些明显不真实和明显不礼貌的话语 C.有趣原则(Interest Principle): 讲一些不可预知,从而让对方感兴趣的话语 D.乐观原则(Pollyanna Principle): 遇事要乐观,因此讲一些正面的话语 礼貌原则、合作原则等都被利奇(1983)统称为“人际修辞原则”。 礼貌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无论在哪一个语言集团中都是普遍存在的,但在不同的社会文化条件下礼貌原则应该存在区别,而非一概而论。 利奇提出礼貌原则的主要依据是英国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因此它不适宜对不同语言、文化条件下的礼貌现象进行统一解说。英语和汉语之间、英语和日语之间的礼貌差异都是比较容易发现的。 (二)礼貌原则和合作原则的关系 礼貌原则完善了“会话含义”学说,解释了合作原则无法解释的问题(利奇)。因此,礼貌原则和合作原则二者之间是互补关系。用利奇的话说,礼貌原则可以援救合作原则。 1. 为什么人们在言语交际中既要遵守合作原则,但又经常故意违反合作原则?为什么交谈中常常不是直言不讳,而总是拐弯抹角? 这些问题的答案之一就是出自礼貌的需要。 礼貌,按布朗和列文森的解释,是一个面子(face)问题(Brown and Levinson,1973)。要给谈话对方留有面子,当然也为了给自己带来某些好处,如得到别人对自己的好感等。 某教授推荐他的学生担任某项工作时,只是“例行公事”般地写了一句话: Dear Sir, Mr. x’s command of English is excellent, and his attendance at tutorials has been regular. Yours, etc. 为什么要写这封徒劳的推荐信? 出自礼貌,出自对X的尊重 恪守“得体”准则和“赞誉”准则,给学生留点面子 ()A:We will all miss Bill and Lily, won’t we? B:Well, we will all miss Bill. B的回答显然违反了“量”的准则 为什么不在回答中直接加上“……not Lily”呢? 那又是礼貌问题了,恪守礼貌原则的“一致准则”,故意违反合作原则中的“量”的准则,不提Lily,以便给大家留点面子 2. 违反“质”准则——反语——恪守礼貌原则 在言语交际中,说话人有时会违反合作原则中的“质”的准则,使用反语,让听话人推导出他的语用含义。利奇指出,反语的使用也是出自于恪守礼貌原则:“如果你必须触犯别人,起码要做到避免同礼貌原则相悖,而让听话人通过对含义的推导,间接地领会你话语中的触犯点(Leech,1983)” X is a fine friend. X是一个背信弃义的坏朋友。 Jack is a genius. Jack是个笨蛋。 3. 违反“关系”准则——恪守礼貌原则 ()A:How do you like my painting? B:I don’t have an eye for beauty, I’m afraid. 恪守礼貌原则的“一致”准则,避免意见的正面冲突,而违反合作原则中的“关系”准则,答非所问,表达“我根本不喜欢”的意思。 ()Mom: Someone has eaten the cream off the cake. Son: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