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考大学语文复习.pptVIP

  1. 1、本文档共8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1.《报刘一丈书》    作者宗臣,明代“后七子”之一。这是一篇书信体的记叙文。   了解本文揭露明代官场腐败风气的写作目的。   理解本文“干谒者”、“权者”、“门者”的形象特征。   掌握本文在揭露“干谒者”奴颜婢膝的丑态和“权者”虚伪贪婪嘴脸时所采用的细节描写的手法。 22.《马伶传》   本文作者是明末清初的侯方域。   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赞美马伶不甘失败,不怕吃苦,对技艺精益求精的精神。   理解本文的借鉴意义:艺术创作要获得成功,必须深入生活,以间接生活体验来弥补直接生活之不足。   理解“见昆山犹之见分宜”的讽刺意义。   掌握本文运用的倒叙手法。    了解与文章内容关系密切的人名、地名、剧目名等:  (1)留都 (2)桃叶渡 (3)雨花台 (4)《鸣凤》 (5)椒山先生 (6)河套 (7)严嵩 (8)顾秉谦 (9)昆山 (10)分宜 23.《往事》(——之十四)   作者冰心,“五四”以来著名的女作家。本文选自冰心散文集《往事》,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   掌握本文拟人化的修辞方法。   理解文中大海形象的象征意义。   掌握全文赞美大海的品格,号召年轻人做“海化”青年的中心思想。   理解本文的反诘句,说明它们在表达上的作用。   (1)求,无乃尔是过与?   (2)何以伐为?   (3)焉用彼相矣?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2)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3)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2.*《寡人之于国也》   本文选自《孟子。梁惠王上》。孟子和孔子合称孔孟,同属儒家学派。   掌握本文中心:围绕为何“民不加多”与如何使“民加多”的问题展开论述,着重表现盈轲的王道仁政思想。    理解和掌握“不违农时”至“王道之始也”和“五亩之宅”至“未之有也”这两段文章所采用的连锁推理句式:以前几句得出的结论为前提,推出新的结论;再以新的结论为前提,推出更新的结论。这种说理方式层层推进,环环相扣,承接紧密,气势充沛。   理解和掌握本文排比句在加强文章气势上的作用。   理解本文“五十步笑百步”这个著名比喻的含义。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2)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3)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4)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3.*《秋水》(节选)   本文书选自《庄子。秋水》。庄子和老子合称老庄,同属道家学派。    掌握本段文字的宗旨: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用十分有限;理解本段文字在客观上对今人的启迪:学无止境,认识无止境,因此不能满足,应努力进取。    掌握本文以寓言形式阐明观点的写作手法;掌握本文以大量比喻说明抽象道理的论证方法。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东面而视。   (2)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   (3)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4.*《谏逐客书》   本文选自《史记。李斯列传》,是李斯写的一个奏章。   掌握本文的中心论点;掌握本文始终正反并论、利害对举的说理方法;掌握本文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和选词炼句的特点。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段落:自“臣闻地广者粟多”至“此所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5.《陈情表》   本文是西晋时李密写给武帝的奏疏。    了解作者所陈述的不能奉召出仕的个人理由,是为侍奉自幼相依为命、现已年老多病的祖母;体味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这一“抗命”行动的积极内涵。    掌握本文“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论证方式。    理解本文夹叙夹议,以情动人的艺术特色。   了解本文骈、散结合的文体特点。   掌握沿用至今的成语、短句,并理解其意义。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2)外无朞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3)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6.《答李诩书》 作者韩愈,中唐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是一篇书信体议论文。    理解本文提出的作家品德、学问修养与文章写作的关系。   掌握下列两个比喻句的意思:   (1)根之茂者其实遂;   (2)膏之沃者其光晔。   理解韩愈“唯陈言之务去”的写作主张。   理解韩愈“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

文档评论(0)

celkhn030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