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7.4 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 7.4.1 加载设计 地震模拟振动台是再现各种地震波对结构进行动力试验的一种先进试验设备,其特点是具有自动控制和数据采集及处理系统,采用了计算机和闭环伺服液压控制技术,并配合先进的振动测量仪器,可以在实验室内进行结构物的地震模拟试验,以求得地震反应对结构的影响。 地震模拟振动台由台面、液压驱动系统、控制系统、测试和分析系统组成。 7.4 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 1.试验结构的周期 如果模拟长周期结构并研究它的破坏机理,就要选择长周期分量占主导地位的地震记录或人工地震波,以便结构能产生多次瞬时共振而得到清晰的变化和破坏形式。 2.结构所在的场地条件 如果要评价建立在某一类场地土上的结构的抗震能力,就应选择与这地震记录的频谱特性尽可能与场地土的频谱特性相一致类场地土相适应的地震记录,即要求选择,并需要考虑地震烈度和震中距离的影响。当实际工程进行地震模拟振动台模型试验时,这一个条件尤其重要。 3.考虑振动台台面的输出能力 主要考虑振动台台面输出的频率范围、最大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台面承载能力等性能,在试验前应认真核查振动台台面特性曲线是否满足试验要求。 7.4.1 加载设计 7.4.2 加载方案 1、一次性加载:从弹性到弹塑性直至破坏阶段的全过程在一次加载过程中全部完成。主要特点是可以较好地连续模拟结构在一次强烈地震中的整个表现与反应,但是对试验过程中的量测和观察要求较高,特别是在初裂阶段难以观察到结构各个部位上的微裂缝。对于破坏阶段的观测更有危险,这时要求用高速摄影和电视摄像的方法记录试验过程,因此在没有足够经验的情况下很少采用这种方法。 2、多次性加载 大多数的研究者都采用多次性加载的方案来进行试验研究。一般情况可分为: l)动力特性试验,以得到结构在各阶段的各种动力特性。 2)振动台台面输人运动,使结构产生微裂缝。例如结构底层墙柱微裂或结构的薄弱部位微裂。 3)加大台面输人运动,使结构产生中等程度的开裂。例如剪力墙、梁柱节点等会产生明显的裂缝,停止加载后裂缝不能完全闭合。 4)加大台面输人加速度的幅值,结构振动使剪力墙、梁柱节点等主要部位产生破坏,受拉钢筋屈服,受压钢筋压屈,裂缝贯通整个截面,但结构还有一定的承载能力。 5)继续加大振动台台面运动,使结构变为机动体系,稍加荷载就会发生破坏倒塌。 7.4.3 观测设计 内容:一般需测结构的位移、加速度和应变反应,以及结构的开裂部位、裂缝的发展、结构的破坏部位和破坏形式等。 位移和加速度测点一般布置在最大位移或加速度的部位,对于整体结构的房屋模型试验,则在主要楼面和顶层高度的位置上布置位移和加速度传感器(要求传感器的频响范围为0~100HZ)。 层间位移:在相邻两楼层布置位移或加速度传感器(通过二次积分转化为位移信号)。 主要受力部位:测量钢筋和混凝土的应变、钢筋和混凝土的粘结滑移等参数。 数据采集:由计算机终数据采集系统采集记录试验数据。 7.4.4 安全措施 1.试件设计应进行吊装验算,避免试件在吊装过程中发生破坏。 2.试件与振动台的安装应牢固,对安装螺栓的强度和刚度应进行验。 3.试验人员在上下振动台台面时应注意台面和基坑地面之间的间隙,防止发生掉人或摔倒事故。 4.传感器应与试件牢固连接,并应做好预防掉落的措施 5.用吊车通过绳索或钢丝绳保护,防止试件倒塌时损坏振动台和周围设施。 6.应做警戒标志,防止与试验无关的人员进人试验区。 模型设计 模型设计采用量纲分析的方法 物理量 长度 时间 质量 弹性 模量 刚度 加速度 速度 位移 符号 Sl ST Sm SE Sk Sa Sv Sx 量纲 L T M ML-1T-2 MT-2 L/T2 L/T L 相似系数 1/12 1/3.42 1/12 1 1 1 1/12 1/12 基本物理量为长度L、时间T、和质量M 7.5 振动台实例 1、概述 上海星海大厦,地下2层,地上24层,立面上4-20层开了巨大洞口。为了研究该建筑的抗震性能,采用1:25微粒混凝土模型进行了振动台试验。 2、模型设计 在设计结构动力模型时,完全满足模型与原型的相似关系是十分困难的。本试验主要研究地震时结构的性能,因此设计时着重考虑满足抗侧力构件相似关系,使墙、柱、梁、板构件及其节点满足尺寸、配筋(配筋按等强换算)等相似关系,用设置配重的方法满足质量和荷载的相似关系。 模 型 相 似 系 数 物理量 相似系数 物理量 相似系数 长 度 1/25 弹性模量 1/3.516 时 间 0.075 应 力 1/3.516 频 率 13.333 位 移 1/25 密 度 1.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