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多家知名企业网站源代码遭非法出售叫价思100元
PAGE
PAGE 12
第三届研究生学术周论坛
晚清馆阁体蒙学书法教育之弊端
颜以琳
【内容提要】 馆阁体蒙学书法教育是晚清蒙学书法教育的主要形式。这种教育方式存在很大的弊端,突出表现在技法教育上:执笔过分强调“指紧”而导致“指死”;结字过分讲究“平正”而导致“呆板”;笔墨上则推崇“羊毫浓墨”。
【关键词】书法 蒙学教育 晚清 馆阁体
蒙学书法教育是指在儿童艺术感知开蒙之际,在书法艺术上对其及时进行适当的技法传授和审美引导。晚清蒙学书法教育可分为碑派、帖派、篆隶派三个大系?1?,其中,帖学书法教育是主流,馆阁体书法教育是帖学教育的主要形式。晚清馆阁体蒙学书法教育是指晚清时期以科举制要求为核心所进行的蒙学书法教育。在当代书法圈中,馆阁体似乎已经成为令人唾弃、众人鄙视的对象之一。当代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态度,原因在于当代书法审美观念的变化,更在于馆阁体自身的缺陷。馆阁体自身缺陷地产生又与当时科举制影响下的蒙学书法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书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干禄求仕的成败……馆阁体书法成为读书人从小就必须学习和掌握的本领。”?2?然而,这种教育却存在着很大的弊端。弊端总特征是过分突出了书法的实用性而忽视书法的艺术性。突出体现在执笔讲究“指死”和结字过分讲究 “平正”上。就执笔而言,“指死”的执笔观念在当今的蒙学书法教育中还有较大的市场。?3?就结字而言,“这种教育将书写效果的评判标准寄托于社会形成的大众化审美心理。科举考试使乌、方、光的馆阁体成为人们日常的标准……由此形成长期以来对于汉字书写的审美经验以端正、工稳为宗。”?4?这正是实用书法偏重他觉、排斥自觉、背离艺术规律的表现。我们认为,就当代书法教育而言,执笔方法的“实质在于:如何很快的熟悉工具性能,进入对书法艺术的理解性学习……在于控制毛笔,以达到书写时的随心所欲”;结字法的根本原则是“计白当黑”,于变化中求得统一。事实上,当代书法圈内虽然对馆阁体嗤之以鼻,但对馆阁体教学方法的是非还有比较大的争执。馆阁化蒙学书法教育的弊端在当代青少儿书法教育中依然广泛存在,这不应不引起当代书法教育者高度警惕。而“当前的书法教育转型的目标就是由实用性向艺术性转化”。?5?故此,研究晚清书法蒙学教育之弊端意义重大,可以对当代青少儿书法艺术教育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教训。本文将主要从晚清蒙学书法教材中所记载的馆阁体的蒙学书法技法教学方法方面探讨晚清蒙学书法教育弊端的来龙去脉。
一、晚清蒙学书法教材
笔者认为,蒙学书法理论教材应该有如下特点:
从主观目的说,是写给弟子或童子学习书法的文章。
从客观内容说,是讲解书法基本知识的文章。基本书法知识包含技法基本知识、书法史基本知识(基本书体知识 、书家书风基本传承统系情况)、书法基本工具使用操作知识。而书法技法和工具操作又是蒙学书法教育的重点。
当然,有的文章写作目的或是自己心得体会总结或是对时代书法教育的纠正,虽然不是直接写给蒙童的,但是从客观内容上来说也较适合蒙童对书法地学习和理解,那么,就不应当排斥于本文研究范畴之外,可以而且应该成为本文研究对象。此外,需注意地是,在绝大多数清人的书论著作中,这几部分内容并不是分得很清楚的,而往往是作者根据自己的书学主张,将几方面综合起来论述。本文在对教材概念做界定时,则根据其讲述主要内容做出可否纳入本文范畴选择的。根据以上标准的界定,可以纳入本文的晚清蒙学书法理论教材如下:
书名
作者
刻本及年代
内容简介
艺舟双辑--答三子、 述书
包世臣
道光二十四年(1844) 白门倦游阁刊成
技法理论
学书步骤
退庵随笔-字学
梁章钜
道光十六年(1836)李氏刻本
书家书法学习与心得
书学拾遗
姚配中
道光年间汪守成刊本
书法技法心得讲解
论书浅语
苏惇元
道光年间抄本
蒙学技法及工具讲解
临池心解
朱和羹
咸丰二年(1852)成书
啸园丛书刊本
技法心得
临池管见
周星莲
同治七年(1868)成书
美术丛书刊本
技法心得
学书绪闻
魏锡曾
光绪年间绩语堂文存附刻本
蒙学书法技法讲解
字学忆参
姚孟起
松下清斋家麇本
技法心得
张文襄公论书语
张之洞
赵氏惜阴堂仿宋聚珍排印本
论执笔及字病
习书诀
陈介祺
光绪十八年(1892)?6?
家孰授蒙浅语附刊本 吴重憙刊
蒙学技法讲解
广艺舟双辑--执笔 、学述
康有为
光绪十七年(1891)万木草堂本
执笔及学书步骤
间架九十二法
黄自元
光绪年间成书
楷书结字法总结
艺苑零珠-书法
李象梓
光绪年间艺苑零珠本
技法讲解
注:1、凡是冠以蒙学之名者,其著述目的均明确适于童子初学。
2、晚清蒙学法帖主要是唐楷名家碑刻?7?
二、晚清蒙学书法技法理论之弊端
书法技法(包括执笔法和运笔法)是书法的本体或核心地带,因此技法传授成为蒙学书法教育的重点。晚清蒙学书法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