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明代的法律制度
第九章 明代的法律制度
明代(1368——1644)
本章概述
明代封建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出现了资本
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我国封建社会开始步入后
期。君主专制的集权统治也达到了极端化的程度。
明代的立法指导思想是“明刑弼教”、“重典治
国”。洪武年间完成的《大明律》是中国封建社
会后期一部具有代表性的法典。“终明之世,用
之不改。”为适应社会发展出现的情况,便以“条
例”补充,采取“以例辅律”的办法。明初制定
《大诰》四编,明孝宗时编制《大明会典》。可
见,明朝法律形式有律、例、诰、典四种。
明代法律内容最突出的是严惩危害君主专制
统治的反抗行为,严惩贪官污吏,严禁内外官交
结,并特设“奸党”罪以惩“奸顽”。明代刑法极其
严酷,并存在大量法外刑罚。明代加强文化思想
专制,出现了“文字狱”。
明代实行传统的抑商政策,但民商事法律仍
有一定发展。
明代司法和诉讼制度有一定变化,尤其是会
审制度,对清代有重大影响。
学习建议
本章是教材学习中的重点章。应着重了
解明朝的立法概况及沿革,掌握明朝法制
的特点,了解明朝法制在前代基础上的发
展变化,了解明朝法制对于社会政治、经
济发展的影响,尤其是其重典治吏、特务
司法的内容。
本章知识点
1、明朝法制指导思想
2、明朝的主要立法
3、明朝在定罪量刑方面的主要发展。
4、明朝的罪名及刑罚体系
5、明朝的行政管理制度
6、明朝的官吏管理制度
7、明朝的赋税制度
8、明朝的诉讼审判制度
第一节 明初立法思想与
立法过程
一、立法思想
(一)“明刑弼教”、
“重典治国”原则
1、提出背景
(1)吸取元亡的教训
(2 )与朱元璋的出身、
经历有关
2、“明刑弼教”
宋朝理学家朱熹对“明刑弼教”思想进行了的阐
述,他认为教化与刑罚的实施,其先后缓急,并
不是固定不变的。是先教后刑,还是先刑后教,
应当根据治国的实际需要灵活变通。
3、“重典治国”
(1)重典治吏
(2 )重典治民
明初四大案:空印案、
胡维庸案、郭桓案、
蓝玉案
空印案
明初四大案之一,发生在明初洪武年间。明
初,每年布政司、各府州县官吏前往户部核对钱
粮、军需供给等事,因路途遥远,往往带着事先
开好的空印文书(即加盖印章的空白公文),以
备急用。此事习以为常。但是洪武十五年(1382
年),明太祖朱元璋知道此事后大怒,怀疑其中
有弊,责令严查空印案。凡是与此案有关的部门
及地方官员一律处以死刑,助理官员处以杖一
百,戍边。受牵连者达万人以上。
胡惟庸案
明初四大案之一,又称“胡狱”。发生在洪武
年间。胡惟庸,定远(今属安徽)人,早年跟随
朱元璋起兵,后历任主簿、知县、通判等官。洪
武三年(1370)升至中书省参知政事,六至十三
年间任丞相。其间权倾朝野,专权结党。洪武十
三年(1380),明太祖朱元璋以擅权枉法罪判处
胡惟庸等人死罪;十九年与二十三年又以胡惟庸
通倭、通元罪追杀其余党,连坐被诛者达三万余
人。朱元璋还乘机废除中书省制度,罢除丞相官
职,直接统领六部。(据《明史·胡惟庸传》)
郭桓案
明初四大案之一。洪武十八年(1385年)三
月,御史余敏、丁廷举告发北平承宣布政使司、
提刑按察使司官吏李或、赵全德等与户部侍郎郭
桓、胡益、王道亨等通同舞弊,吞盗官粮。明太
祖令审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