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教学设等计田进梅.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短歌行教学设等计田进梅

- PAGE 4 - 《短歌行》教学设计 富源县第一中学 田进梅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诗歌大意、掌握诗歌意象、学习汉魏诗歌典型艺术手法。背诵诗歌。 2、能力目标:培养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目标:学习曹操积极进取、重视人才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点:解读诗歌意象,领会诗歌意境;学习汉魏诗歌典型艺术手法:引用诗句、妙用比喻、巧用用典故来表达感情的技巧 教学难点:解读诗歌意象,领会诗歌意境。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 3.探究法:交流探究,走进文本深化理解感悟。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电影《天下无贼》中,葛优有这样一句经典台词: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的确如此,当今时代是个人才竞争的时代,那么在群雄纷争的三国时期,被称为“治世之能臣”的曹操又是怎样对待人才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他的《短歌行》,体会他求贤若渴的心情! 二、作者简介(播放影片曹操横槊赋诗片段,诗人简介见导学案)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但历来人们对他毁誉参半。当年,汝南名士许劭称之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陈寿在《三国志》中:“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戏曲舞台上常把曹操塑造成白脸奸臣,成为一个阴险、残忍、狡诈、狠毒的人物。 ?作为文学家:曹操精音律,善诗歌,即使在鞍马劳顿中,也常常横槊赋诗,随章命题。他的文学成就颇高,与其子曹丕、曹植成为建安文坛的领袖,开创了一代文风,其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格调苍凉悲壮,被称誉为“建安风骨”,他用乐府古题写时事,继承汉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社会现实。他的诗歌内容较为丰富,风格苍劲悲凉。有反映战乱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等;有反映个人政治抱负的《短歌行》;有写景的《观沧海》和抒情的《龟虽寿》等。? 我们应站在历史的高度看待曹操这一历史人物,承认他对历史的推动作用,肯定他的贡献。把握他的三个称谓: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今天语文课,咱们就主要分析作为文学家的 一面,他的作品中必然会反映他作为政治家的抱负和情怀。 三、吟咏诗作,整体感知(基础、解题、诗歌内容见学案,学生黑板展示) (一)自由诵读 张开想象的翅膀,让自己的思绪回到1800多年前,想象自己就是一代枭雄曹操,入情入境的自由朗读。 (二)比较朗读(教师范读,播放朗读录音) 生朗读,师生评价 听录音,感受诗歌情感 (三)解题:“短歌”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名称,短歌、长歌,因歌词音节的长短区分。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行,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从文题就可看出本文属歌行体,一般篇幅较长,本诗共三十二句,每四句为一章,每两章为一节,共分八章四节。 (四)四节诗歌的主要内容:? 第一层:人生短暂???借酒浇愁???忧——功业未就 第二层:思慕贤才???宴饮嘉宾???思——求贤若渴 第三层:忧思不绝???宴待贤士???迎——仰慕贤才 第四层:贤才择主???搜揽人才???盼——天下归心 四、品析诗句,探寻情感(教师设疑,学生分组讨论) (一)通读全诗,可以看出作者运用了哪些意象? 以诗歌中的重点意象:酒、朝露、鹿、明月、乌鹊等进行解读,领会其营造的诗歌意境:为人才,为天下的大一统而忧愁幽思。 (二)诗言志,歌咏怀,大战前夕,曹操的心情如何呢?你能否用诗歌中的一个字概括诗人的情感?忧。 竟然是“忧”,这么一个具有豪迈气概,有着赫赫战功的人他到底因何而“忧”?你是从何处探知曹操心理的? 1、人生苦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2、贤才难得 (求贤才为己用,实现统一天下的宏伟壮志)从“青青……断绝” 3、功业未就 作者为了什么而“求贤”呢?“山不厌高……天下归心” (求贤若渴,求的是一统天下) (三)问题探讨:诗人为何要感叹人生短暂? 此时的曹操已54岁,忧人生短暂,是感慨自己的壮志没有实现,感叹得不到贤士来帮助自己实现统一霸业。面对短暂的人生,人生态度却未必相同。李白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是一种及时行乐的态度; 辛弃疾说,“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是一种积极进取,为国效力的人生态度,曹操面对人生短暂,他想到的不是及时行乐,而是希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广招贤士,为我所用,实现一统天下的愿望。 思考:曹操只是感叹自己的人生苦短吗? 不仅说自己的人生短暂,还告诉那些贤士门,你们的人生也同

文档评论(0)

180****515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