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授课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剑门道中遇微雨》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 细雨骑驴入剑门。 《关山月》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4、陆游词与散文:成就也很高。 陆词和陆诗有相仿之处,风格也是多样,尤其以纤丽婉约、清雄旷达、超爽豪放三种更为著称。因此,后人常把他和秦观、苏轼、辛弃疾等人相比。清雄旷达更甚于辛弃疾的词如《鹧鸪天》: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世不相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原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婉约绮丽如《钗头凤》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 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附:钗头凤 (唐婉)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倚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陆游的散文集:《渭南文集》、《老学庵笔记》、《入蜀记》。 陆游的散文虽文体不一,但其共同特点是:内容充实,见解深刻,感情强烈,文笔雅健。举例如: “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老学庵笔记》卷五) “八日,五鼓尽,解船过下牢关。夹江千峰万嶂,有竞起者,有独拔者,有崩欲压者,有危欲坠者,有横裂者,有直坼者,有凸者,有洼者,有罅者,奇怪不可尽状”(《入蜀记》卷六) 七、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和陆游同是南宋中叶最伟大的文学家。陆以诗名,辛以词名,共同发出了时代的最强音,代表了南宋爱国主义文学的最高水平。 D、追求神似的艺术境界:苏轼对文艺最完备、最丰富的见解在于求真、求理。他所说的“真”与人们常说的“神似”相近。他认为在形似的基础上求神似才是最高的境界。他所说的“理”,或日“常理”,近似今人所说的艺术规律。他认为这是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他非常重“意思”、他非常重灵感,但同时又强调“经营”,即艰苦的艺术构思。他认为只有通过苦心经营,才能厚积薄发,在须臾间窥见艺术的真实,勃发出滔滔汩汩的创作激情和灵感。同时他还特别强调“得之象外”(《王维吴道子画》),“咀嚼有味”(《邵茂诚诗集叙》)的含蓄之美。但这种美不能靠朦胧与晦涩,而要靠“词达”。不过他所说的词达已不仅是文从字顺,而是以言辞表达微妙的心灵:“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是之谓辞达。”(《答谢民师书》) 3、苏轼的散文 苏轼散文的总成就,在于能集前人之大成并加以发展,如庄之幻,司马迁之核,陶之逸,白之超,魏晋之自由通脱,唐宋之明白简炼,无不吸收入文。特别是能集韩愈、欧阳修之大成而又有独特的发展:既保有欧阳修的纡余委备,又增加了变化流转;既继承韩愈的气盛言宜,又避免了其深奥艰险,文风正在他反对的“浮巧轻媚”与“求深务奇”之间。(郭预衡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 A、充足的情感与自然的风格。后人常以行云流水、天马行空来形容他的文章风格,他亦常以此自诩:“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汨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干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其他虽吾亦不能知也。”(《文说》) B、创新出奇的锐气和错综变化的美感。即能于纡余委备、圆活流转之中,带有一种创新出奇的锐气和错综变化的美感。纡余委备是欧文的特色,但为了避免由此而导致的平缓,苏轼在这一基础上有意吸取了《庄子》、《战国策》以至禅宗的手法:“《庄子》之文,以无为有,《战国策》之文,以曲为直,东坡平生熟此二书,故其为文,横说竖说,惟意所到。”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九) C、进一步发展了多种文体,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结合特别紧密,尤其是记中多发议论,这也正是宋文的普遍特点。 4、苏轼的诗 堪称宋诗的典型代表,北宋诗的最高成就。集中代表了“宋调”的特点。 A、讲究才学,善于用典。才学包括才气和学问两方面,苏诗兼而有之,而前者表现更突出。后人常以苏黄并提,认为都是宋诗的代表,实际上苏诗更重才气,黄诗更重学问。赵翼《瓯北诗话》及沈德潜《说诗晬语》)所评:“才思横溢,触处生春。胸中书卷繁富,又足以供其左抽右旋,无不如意。其尤不可及者,天生健笔一枝,爽如哀梨,快如并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其笔之超旷,等于天马脱羁,飞仙游戏,穷极变幻而适如意中所欲出” B、讲究议论。议论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