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药制剂分析培训课件(PPT 49页)
中药制剂分析; 二、中药制剂分析的特点
一)中药制剂分析的对象是复杂的混合物。
1.组成中成药的中药材具有复杂性。
中药材的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现象普遍存在。有的中药更由于形态相似,容易误用。
2.中成药化学成分的多样性、复杂性。
1 1)由多味中药组成的复方制剂,其化学成分极为复杂多样。
2) 各种化学成分在中药中的含量相差悬殊。
3)中药制剂由多种单味药材组成,所含化学成分相互影响。
3.中成药的剂型繁多,所用之辅料多种多样,在测定前,样品必须经过预处理,以排除各种辅料的干扰,必要时还须进行辅料的检查和测定。
4.工艺各异,很多在单味中药鲜品中存在的化学成分,经过炮制或制备工艺中经加热处理后已不复存在,或在制备过程中因挥发、分解、成盐 (沉淀)反应等增加了中成药分析工程的困??。 ; 二)首先进行组方分析,随方决定测定主药,选择合适的检测指标,是目前质量分析方法的特点之一。
在进行质量分析时首先以中医理论和用药原则为指导,进行组方分析,按功能主治分出主、辅、从、次药味和药群,选择某合适的化学成分为指标来说明其与质量的关系。
; 三、影响中药制剂质量的因素
(一)原料药材的品种、规格、产地、药用部位、采收季节、加工方法的影响
(二)炮制方法的影响
(三)生产工艺的影响
(四)中药制剂的包装、贮藏、保管的影响
; 四、中药制剂质量控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国外药物分析发展趋势
基本的方法主要为:分离分析法、电化学法、光谱法和联用分析方法等。
各种色谱及其联用技术已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常规分析方法,如HPTLC、HPLC、GC、HPCE、LC-MS联用等。
体内药物分析研究,趋向于采用在线的联用微透析分析技术,如on-line MD-CE、on-line MD—LC等。
手性药物作为化学药物的特殊群体,以HPLC和CE为主要拆分手段的手性药物分析方兴未艾,已成为全世界药物分析的研究热点。 ; 二)国内中药制剂分析现状与发展趋势
1、国内中药制剂分析现状
1)光谱法的应用
A 比色法 如丹参素/丹参注射液,阿魏酸/当归浸膏--定量
B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单波长法 如蒽醌/何首乌,香豆素/祖师栗膏--定量 ;
双波长法 靛蓝、靛玉红/喉痛消炎丸--定量 ;
三波长法 小檗碱/三黄片--定量 ;
一阶导数光谱法 绿原酸/感冒咳嗽冲剂,麻黄碱/哮喘丸--定量
二阶导数光谱法 胆酸/清宫冲剂,血竭/七厘散--定量;
三阶导数光谱法 氢溴酸东莨菪碱/中麻2号注射液--定量。等?
; C 荧光法 丹参素/丹参注射液
D 红外分光光度法
?-体、?-体/山道年;番木鳖碱、马钱子碱/马钱子
E 质谱法
F 核磁共振光谱法
2)色谱法的应用
A 纸色谱法 已较少应用;
B 薄层色谱法 应用广泛;
C 棒状薄层色谱法 小檗碱/复方黄柏制剂、人参皂甙/人参、胆酸和去氧胆酸/熊胆--定量;
D 气相色谱法 挥发性成分定量
冰片/复方丹参片/牛黄解毒丸/冠心苏合丸等;
厚朴酚、和厚朴酚/藿香正气水,麻黄碱/葛根汤;; E 高效液相色谱法 应用广泛,以反相HPLC为主;
黄连素/半夏泻心汤,红景天甙/红景天口服液,甘草酸/千金升白冲剂等…。
3)电化学分析法的应用
A 库仑法
B 电位法 药物电极测定法和电位溶出分析法
4)其他
A 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冷原子技术
B 原子发射光谱
C X射线分析法
目前,中药体系存在的突出问题具体表现在:(1)定量分析指标与其主要药效作用间缺乏相关性;(2)与化学药物相比,中药是一个由多成分、多因素构成的复杂体系,目前还没有建立起一套有效的中药复杂体系定量分析标准。
; 2。国内中药制剂分析发展趋势
(1)中药有效成分的筛选与确定;应用仿生学、基因组学等学科的理论和进展,发现新的药物靶标,从分子、基因、受体、组织和整体水平系统准确地确定中药复杂体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