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历代文献中探讨肝炎与舌诊的关系肝炎为我国常见疾病之一
第三節 從歷代文獻中探討肝炎與舌診的關係
肝炎為我國常見疾病之一 ,早在戰國時期便有肝病的記載 ,然而
隨著疾病的改變和診斷方法的提高 ,肝炎的類型於西方醫學的分類中
有逐年增加的趨勢 ,僅就感染 B 型肝炎病毒的人數而言 ,台灣成年
人帶原率達 15-20% ,約有 300 萬人左右 ;而台灣有 12.5%輸血者發
生急性肝炎 ,其中有 60%轉變為慢性 ,而變為慢性的患者中有 85%
的 C 型肝炎抗體呈陽性 ;而其併發症中以肝硬化 、肝癌是最常見又
最嚴重 ,常年列為台灣地區十大死因之一 ,造成國家社會家庭重大的
負擔 ,因而如何進一步提高肝炎的臨床診斷及療效 ,預防肝炎的發生
與傳播 ,保障人類的身體健康 ,不管中醫或者是西醫皆面臨的重要課
題之一 ;中醫與西醫是二種不同的醫療理論系統 ,它們是在不同的歷
史條件下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但名稱雖有所不同 ,其診斷方法及治療
(28)
目標其實是一致的 。
中醫舌診是屬於四診中望診的一部份﹐它是經由觀察舌苔和舌質
的變化來判斷體質和病證的方法 ,中國醫學早至內經時期就有舌診的
記載(30) ,而到了明清時期 ,尤其是溫病學的出現 ,舌診處於蓬勃發展
的階段 。《辨舌指南》指出﹕「辨舌質 ,可辨五臟之虛實 。視舌苔 ,
可現六淫之深淺 。」一般來說 ,察舌質 ,重在辨內臟的虛實﹔察舌苔 ,
則重在辨病邪的深淺與胃氣的存亡 。可見在中醫學的理論中 ,舌頭是
反應身體內在狀態的鏡子 ,臟腑的病變可由舌頭的變化得知 ;因此 ,
舌診即是利用對舌頭的觀察 ,而得知體內狀態的診察方法 ,如何將中
國故有的診斷利器用於肝炎的診斷便是本研究的重點 。
歷代中國醫籍中雖無肝炎之病名 ,但依症狀歸類可發現肝炎屬於
中醫的天行厲疫 、發黃 、脅痛 、鬱病 、痞 、疸 、水癥 、鼓脹 、蠱脹 、
腹脹 、胃痛 、吞吐酸 、嘈雜 、噁心反胃 、嘔吐 、噯氣 、呃逆等範疇 ,
希望藉由本研究可從中醫的古籍中探討中醫舌診與肝炎的關係 ,並找
尋出簡便的診斷及治療的依據(29) 。
一 、 戰國至秦漢時期
中國古代 《周禮》曾載有四時流行病和 「五毒」之藥 ;《禮記》
則有 「孟春行秋令 ,則民大疫」、「季春行夏令 ,則民多疾疫」等記載 ,
其中都有關於黃疸 (急黃或瘟黃 )的記載(28) 。不過 ,春秋以前有關肝
炎的文獻記載尚屬少見 。
這時期的醫師是以 「五氣 、五聲 、五色視其生死 ,兩之以九竅之
變 ,參以九藏之動」,來認識和診斷疾病 ,但並沒有明載針對舌診的
12
具體文獻記載 。
到了戰國~秦漢時期 ,《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等經典著作
的相繼問世 ,使得古代人們對肝病有了進一層的認識及治療的理論根
據 ,並又以此來指導臨床治療 。
二 、 《黃帝內經》奠定了肝炎防治的理論基礎
《黃帝內經》(簡稱 《內經》)為我國現存最早的醫學著作 ,約成
書於戰國前後 。該書對於黃疸 、脅痛 、臌脹等病的病名釐定和臨床發
病機理與特徵進行了較系統的論述 ,初步奠定了中醫防治肝炎的理論
基礎 。
而在 《黃帝內經》中有關 「舌診」方面的內容共有 60 多條 。本
書在舌的解剖 、生理 、病理方面有相當精確的描述 ﹐其中 《靈樞》以
論舌的生理 、解剖為主 ,而 《素問》則以論舌的病理 、診斷意義為主 。
以下分別論述 :
(一)黃疸
黃疸之名 ,始見於 《素問 ‧平人氣象論》:「溺黃赤 ,安臥者 ,黃
疸」;「目黃者 ,曰黃疸 。」《靈樞 ‧論疾診尺篇》更為詳細地描述了
「面色微黃」、「齒垢黃」、「爪甲上黃」以及 「不嗜食」、「安臥」等黃
疸病的常見症狀 。書中不僅闡述了 “濕熱相搏”是其主要發病機理 ,
並還討論了 “風寒客於人”後因為未能及時治療 ,遞經臟腑傳交而發
黃的病理機轉 ,提出了 「當此之時 ,可按 、可藥 、可治」的治療原則
(《素問 ‧玉機真藏論》)。同時 ,《內經》還認識到黃疸的形成與肝 、
脾 、腎三臟功能失調密切相關 。
而在 《靈樞 ‧經脈篇》提到 :是動則病 :舌本強 ,食則嘔 ,胃脘
痛 ,腹脹 ,善噫 ,得後與氣則快然如衰 ,身體皆重 。是主脾所生病者 :
舌本痛 ,體不能動搖 ,食不下 ,煩心 ,心下急痛 ,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2026学年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南浦实验中学七年级(下)期中数学试卷.pdf VIP
- 一台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含装配图)-化工原理课程设计.doc
- 桥梁知识专题讲座课程PPT课件.ppt
-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 中华医学会.pdf
- 医患沟通技巧ppt课件.pptx
- 2024版糖尿病科普课件(完整版).ppt VIP
- 2022科学课程标准解读及学习心得:科学课程的育人方向.docx VIP
- 黄帝内经-认识五脏六腑课件.ppt
- 温州二中2025(突破训练)020年七年级下学期英语期中试题(有答案,无听力).pdf VIP
-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微专题:PCR技术中的引物课件.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