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DOI:10.15884/j.cnki.issn.1007-0672.2008.01.029
西北人口
2008年第 期 第 卷
Northwestpopulation 1 29
制度背景下的农村留守妇女问题
朱 海 忠
扬州大学 社会发展学院 江苏 扬州 南京大学 社会学系 江苏 南京
( , ; , )
1. 2250022. 210093
摘 要 留守妇女问题可以放在制度与政策的背景下审视 中国独特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战略 户籍制 不发达的土
: 。 、 、
地流转制度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以及社会支持网络是留守妇女问题产生的基本制度背景 男性的外出虽然将妇女
、 , 。
推向了关系网络处理与建构的前台 但地区的经济欠发达 农村社区组织的功能发挥不好 弱关系网络建构的制度
, 、 、
性支持不足等使留守妇女难以将这一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 留守妇女问题的解决取决于制度和政策导向是否有助
。
于解决两方面的问题 一是如何让流动农民回到乡村 二是如何使留守妇女迁往城市
, , 。
关键词 留守妇女 制度背景 关系建构 社会支持
: ; ; ;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 收稿日期:
C913.68 A 1007-0672200801-0085-05 2007-11-15
作者简介 朱海忠 男 江苏洪泽人 扬州大学讲师 南京大学 级博士生 研究方向 社会问题
: ( ), , , , , : 。
1971- 2005
世纪 年代以来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逐步 的关系生产实践应该放在共产党 多年的政策背
20 80 , 40
,
推进和国家人口流动政策的逐步放松 农村大量年 景下理解 [2P7] 思考问题的视角为我们考察农
, 。 Kipnis
轻的剩余劳动力开始流向城镇 年的人口普查 村留守妇女问题提供了启示 正如有学者认为农村
。2000 。
显示 流入城市的农村人口以男性和未婚女性为主 人口向城市流动的过程是在特定制度结构中发生并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