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基于扎根理论的科技人才流动阻滞因素及作用机理研究-财经论丛.PDF

基于扎根理论的科技人才流动阻滞因素及作用机理研究-财经论丛.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扎根理论的科技人才流动阻滞因素及作用机理研究-财经论丛

第5期(总第233期) 财  经  论  丛 No. 5(Generalꎬ No. 233)   2018年5月 Collected Essays on Finance and Economics May. 2018   基于扎根理论的科技人才流动阻滞因素及 作用机理研究 ———以企业与高校科技人才双向流动为例 1 2 吴道友 ꎬ 程佳琳 (浙江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ꎬ 浙江  杭州  310018 )     摘  要: 科技人才的自由流动是其充分发挥作用的基础和前提ꎮ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 阵地ꎬ 高校是科技人才的聚集地ꎬ 因此ꎬ 促进企业与高校科技人才双向流动有利于充分发 挥产学研战略联盟的作用ꎬ 实现企业与高校的共赢ꎮ 当前科技人才在企业与高校间流动并 不顺畅ꎬ 本文通过对27位科技人才的深度访谈ꎬ 运用扎根理论探索阻滞企业与高校科技 人才双向流动的相关因素及作用机理ꎮ 研究发现: 传统保守观念、 负向心理情境、 岗位考 评差异、 潜在流动成本这四类因素对企业与高校科技人才的双向流动存在显著的阻滞作 用ꎮ 在此基础上ꎬ 本文构建企业与高校科技人才双向流动的阻滞因素模型ꎬ 旨在为企业与 高校科技人才在科技创新体系中合理流动提供参考与借鉴ꎮ 关键词: 科技人才ꎻ 双向流动ꎻ 扎根理论ꎻ 阻滞因素 中图分类号: C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4892(2018)05-0087-10 一、 引  言 [1] 科技人才是具有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ꎬ 从事科学技术创新活动ꎬ 承担科技创新任务的主体 ꎮ [2] 科技人才的合理有序流动ꎬ 对于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的优化配置ꎬ 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至关重要 ꎮ 企业是培育创新产业的重要载体与构筑现代创新体系的中坚力量ꎬ 高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主力军ꎬ [3] 是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阵地 ꎮ 促使企业与高校科技人才的双向流动ꎬ 有助于带动彼此知识、 信息 [3] 与技术的交流ꎬ 发挥企业与高校科技人才的双向辐射作用ꎬ 激发我国科技人才流动体系的活力 ꎮ [4] 当前ꎬ 我国科技人才的流动并不畅通ꎬ 存在诸多阻滞因素 ꎮ 作为科技人才集聚地的高校和 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间ꎬ 科技人才的交流互动还很不充分ꎬ 仍然停留在参观交流、 科技特派、 项目 [5] 合作等较浅层次ꎬ 阻滞企业与高校科技人才双向流动的相关因素未得到根本改变 ꎬ 科技人才的 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ꎬ 这也直接影响到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ꎮ 对于是否流动ꎬ 科技人才是在分析各种内外部限制条件下做出的最优抉择ꎮ 本文以企业与高校 科技人才的双向流动为例ꎬ 通过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ꎬ 探究阻滞其流动的内外部因素ꎬ 并分析其内 在机理ꎬ 从而为畅通企业与高校科技人才双向合理流动提供借鉴ꎮ 收稿日期:2017-09-13 基金项目: 浙江省软科学重点研究项目(2016C25015)ꎻ 浙江省高校重大人文社科项目攻关计划项目(2016GH008)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