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唐君毅的道德理性与文化意识的理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唐君毅對善德的道德理性的理解 基本善德的理解: 善德活動的分類: 敬事、慬慎,自己對自己的禮:「人所覺察之第三種善之活動,乃一方求其自身之發展,一方能自覺的求促進引發,輔助完成更多之未來其他活動之發展者。換言之,即當吾人從事當前之活動時,吾人不僅有此活動呈於吾人之自覺中,且有此活動對於未來其他活動之促進引發之價值,呈於吾人之自覺,為此活動之理想的意義所指向。吾人對於吾人當前活動之理想的意義所指向,所引發促進之其他活動之價值之認識愈深,則吾人遂愈能在當前之活動中,兼為未來之其他活動作準備而愈能敬事。此時吾人對將來之其他活動之內容之預想,亦愈成為規定吾當前之活動者,由是而吾人有遠見或預謀。吾人亦愈須對將來之活動加以尊重,以約束吾當下之活動,由是而吾人有謹慎。敬事、遠見、預謀、謹慎,皆為一善德。」(頁456-457) * 唐君毅對善德的道德理性的理解 基本善德的理解: 善德活動的分類: 保清明理性,自己對自己的智:「吾人所自覺察之第四種善之活動,乃常保持一清明之理性以反省自己之活動,於每一種活動,均求其能普遍的為過去現在未來之我所承認,而屬於吾人之貫通統一的人格者。於是…凡能為未來之活動設想,能不陷溺黏滯之活動,自強奮發之活動,則皆為貫通其意義於不同時之自我,其價值可為不同時自我所普遍的承認,而自知為合理性,自視為是者。吾人能常有一清明之理性,以反省自己活動之是非,即常有遷善改過之幾。能保持清明之理性,與時作反省之本身,亦為一善。而此心之虛靈、淨潔、平靜通達,時有自知之明,即吾人之清明之理性之時時在躬。」(頁457) * 唐君毅對善德的道德理性的理解 基本善德的理解: 善德活動的分類: 「吾人以上所論四德之第一德,為自己之求成就自己,即自己對自己之仁;第二德為自己裁制自己,為另一自己留地位,即自己對自己之義;第三德為自己對將來自己之活動尊重,即自己對自己之禮;第四德為自己之保清明理性,以判斷自己,即自己對自己之智。」(頁458) * 唐君毅對善德的道德理性的理解 善德歸類的比較 吾人表現於人與人間之道德,其類甚多,而其重要者亦為仁義禮智四德。然吾人將先論人之四德中,最初表現與當表現者為何,亦即人之根本之德性如何。(頁458) 康德的歸類:如在康德,以人與人間之根本道德為敬,敬者乃對於他人人格之獨立性之一承認。此承認乃依於人我人格之平等,人與我皆有其理性自我之自覺。吾知吾有理性自我,復依此理性自我觀念之普遍化──普遍化此理性自我觀念,亦即出於吾之理性──遂當肯定他人之有理性自我。(頁458) 柏拉圖的歸類:由對他人之理性自我之肯定,吾即對他人獨立之人格有敬。柏拉圖則以正義為人與人間之根本道德、正義者,人我之責任、職務、權利等之公平分配。吾能公平分配人與我之權利、責任、職務,即吾有正義之德。(頁458) * 唐君毅對善德的道德理性的理解 仁德的理解: 仁德的原始表現:「原始之仁愛,正為人我各為獨立個體人格之觀念未自覺顯出時,而首先顯出之德性。故人之根本德情為仁愛。原始之仁愛非佛家之慈愛,亦非基督教之愛人如己。慈悲乃以上憐下。愛人如己之愛,雖是仁愛,但尚非最初之仁愛之表現。人之最初之仁愛表現,唯中國儒家認識最真。中國儒家言仁愛,恒只言仁不用愛字,其義甚深。依儒家義,人最初對人之仁,可不表現為有所事之積極之愛,而只表現為渾然與人無間隔之溫純樸厚,或惻隱不忍之心情。孔子兩言『巧言令色鮮矣仁』,言『木納近仁』,言『仁者樂山』、 『仁者靜』,其義涵攝甚多。其中一義,即仁最初乃表現為渾然與人無間隔之溫純樸厚。…故吾人最好謂此仁之最初表現,為自覺而超自覺的,或簡名之為超自覺的。此種超自覺的人之仁之最初表現,一方為一渾然與人無間隔之溫純樸厚之心情,同時亦可為一對人惻隱不忍之心。蓋在一渾然與人無間隔之溫純樸厚之心情中,有對他人之活動之一忘我的承認或默契;順此承認或默契,吾即對他人之生命活動之受阻抑而未得暢遂,覺有一不安或不忍之情。孟子所謂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是也。」 * 唐君毅對善德的道德理性的理解 仁德的理解: 仁德的進階表現:「仁之最初表現中,吾人尚無自覺的推己及人愛人如己,自覺的成就他人之意識。人之之推己及人愛人如己,初常為一『使人之足人之所欲,如己之得足其所欲』之愛。而此種愛,必待吾人知人之有某欲,並自覺自己之有某欲時曾求滿足之;於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