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实验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用模拟实验探索天气现象与水循环的成因 摘要:本文阐述了模拟实验的必要性,是为了对难以直接观察的对象做动态观察的一种简便的方法,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并且将小学阶段中高年级教材中有关模拟实验的线索串起来做螺旋上升式研究。以研究天气现象为切入点,并发展到対天气现象的形成原因——水循环的结果做深入的研究。在教学时,以模拟实验研究动态变化为主要手段,并配以动态视频及动态画面为点睛之笔,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上能对大自然的复杂现象有较为直观的认识,并能将这种感性认识经过电教手段的画龙点睛上升到理性认识。 关键词:模拟实验 对自然现象做动态研究 对模拟实验内容作螺旋上升式研究 一、模拟实验的优点 科学课是让学生睁大眼睛看大自然的教育,是把大自然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就要把大自然展现给他们看。但自然界的现象很复杂、很难进行直接观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有些科学问题单凭观察是难以得出结论的,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作实验时,有时就用模型来做实验,即模仿实验对象制作的科学模型。如:水循环模型、三球仪、月相变化模型、地球构造模型等;但模型只有老师有,作为教具使用,学生没有,不能近距离的观察清楚。有时还可以模仿研究对象制作模型——建模制作。如制作地球模型、地表模型、星座模型等;这种方法使学生有了模型,但只能满足静态表面的观察,为了要更深入地了解自然现象的形成及原因,进行动态观察,还需要模仿研究对象的某些条件进行模拟实验。即根据研究的目的,利用一定的仪器,再现大自然中某种现象从而探索规律的实验。是在实验时人为的控制和模拟自然现象去研究自然的一种实验形式。以使自然的复杂现象在经过人为的简化条件下,使其复生和重现,达到模拟自然界的情况,人们有可能将所得到的实验结果和自然界观察的现象相验证进而作为推理的依据和参考。 在整个小学科学体系中,有一根线索将模拟实验串起来,层次清楚,逐年递进,各年级段有不同的要求,在实际进行时螺旋上升;不断巩固前一阶段培养的内容,同时进行本阶段内容的培养。这些实验既有知识的要求,又有科学探究的实践。这些活动以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经验为背景,按照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序列编排。给学生创设了由模仿到半独立、再到独立的亲历过程的机会,给学生一个由生疏到熟练逐步进行的过程。(引自《小学自然能力培养教学提示》江苏教育出版社)下面顺着模拟天气现象的线索来说明模拟实验的方法和作用。 二、模拟天气现象的成因 四年级在《降水量的测量》的课文中,安排要做一个模拟降水的实验。要让学生模拟下雨并判断降了多少雨。一开始先要让学生明白“降水”的概念。以填写网状图的形式从“什么是降水?”“降水是怎样形成的”“什么是降水量”“怎 1 样测量降水量”四个方面来说明。明确降水有固态(霜、雪、冰雹、)、液态(露、雨水)和气态(雾)三种形态;所有这些形态的降水都是自然界水循环的一个主要环节,这些水汽是从哪来的呢?这时就要提供“水循环模型”给学生看。当模型上亮着红色和绿色灯光在流动时,学生清楚地看到红色灯光在向上流动——表示水汽蒸发上升;绿色灯光向下流动——表示水汽下降形成降水;不仅有灯光的纵向流动,也有灯光的横向流动;说明水的大循环路线不仅有从地面到高空,还有从海洋到陆地、从陆地到海洋的流动。学生从模型上看清楚了自然界水循环的路线。从而认识到水不断地在海洋、天空和陆地之间循环。接着就要测量降水量。学生要学习精确的测量雨的厚度的方法,就要介绍雨量器,介绍雨量器的构造和各部分的作用。在教学时,只有老师有一个雨量器的教具,,学生没有雨量器;而且天气也不下雨,怎样进行精确的测量降水量,怎样确定雨量的等级呢?可以作模拟实验:用带花洒的喷水壶模拟下雨,用大小不同的透明直筒玻璃杯模拟不同口径的雨量器收集雨水;用直尺模拟雨量器里的量杯(以毫米为单位)。模拟实验开始了:学生用大小不同的花洒喷水壶模拟人工降雨,用自制的雨量器测量人工降雨的降水量,学生们观察不同喷水壶的降雨:模拟的雨水有雨点大的、有雨点小的、有降雨时间长的、有降雨时间短的。模拟的降雨有大雨,也有小雨;既是对自然界中降水多样性的真实模拟,让学生比较不同的“雨量器”收集的雨水多少不同,为后面的测量提供量的不同;同时为后面的确定不同的雨量等级做好了铺垫。学生进行不同降雨量的观测,经历一次收集和测量降水真实的模拟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收集到了不同的雨量,同时要学习雨量器的摆放和读取降雨量的方法,初步感知怎样收集和测量降水量。测量时直接用直尺量出雨水的厚度表示降水的多少。这是模拟自然界降水现象的一次尝试,也有了一层铺垫——知道了一些降水的形态(雾、露、霜、雨、雪、冰雹)及其成因。 到了六年级,学习《水的变化与热的传递》的课文,认识水的三态变化,进行雾、露、霜、雨和冰的成因

文档评论(0)

勤能补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