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蒋孔阳新实践美学思想的形成历程及其最终定型-社会科学研究
社 会 科 学 研 究 20186
蒋孔阳新实践美学思想的形成历程及其最终定型
祁志祥
〔摘要〕 蒋孔阳是20世纪五十年代末美学大讨论中初露头角ꎬ 八九十年代发生重大影响
的美学家ꎮ 他的实践美学思想有一个形成、 演变、 定型的历程ꎮ 形成阶段以1957 年出版的
«文学的基本知识» 专著、 发表的 «简论美» 论文为代表ꎬ 核心观点为 “美是一种由劳动实践
创造的社会现象”ꎻ 八十年代初出版的 «论美和美的创造» 论集是其美学思想承前启后的转
换、 过渡阶段ꎻ 定型阶段以1993年出版的 «美学新论» 为标志ꎬ 核心观点即 “美是人的本质
力量的对象化”ꎮ 二者之间既有差别ꎬ 又有一以贯之的联系ꎮ 在新时期的实践美学论著中ꎬ 蒋
孔阳的 «美学新论» 内容更为丰富、 结构更为系统、 理论价值更高ꎮ 它为传统的实践美学向
现代的实践存在论美学的新变提供了思想依据ꎮ
〔关键词〕 蒋孔阳ꎻ 实践美学ꎻ 美本质ꎻ 人的本质力量ꎻ 对象化ꎻ 美学新论
〔中图分类号〕 B83-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4769 (2018) 06-0122-07
新时期个人撰写的实践美学论著ꎬ 以李泽厚的 «美学 异中之同与同中之异ꎮ 在这前后发展演变中ꎬ 承前启后的
四讲»、 周来祥的 «论美是和谐» 和蒋孔阳的 «美学新 过渡就是八十年代初的代表性论文 «论美和美的创造»
论» 为代表ꎮ 比较而言ꎬ 李泽厚的 «美学四讲» 逻辑严 及以此命名的论文集ꎮ
密而内容单薄ꎻ 周来祥的 «论美是和谐» 属于论文汇编ꎬ 一、 五十年代的美学起航: 论美是劳动创造的一种社
系统性不够ꎻ 而蒋孔阳的 «美学新论» 尽管某些表述尚 会现象
待进一步推敲ꎬ 但总体看来ꎬ 它比李泽厚的更加丰富ꎬ 比 蒋孔阳虽然早年毕业于中央政治大学经济系ꎬ 却与文
周来祥的更为系统ꎬ 是理论价值更高的新实践美学原理 学结下不解之缘ꎮ 建国初期ꎬ 受翻译过来的苏联文学理论
专著ꎮ 教科书影响ꎬ 以形象为文学艺术特征是基本的文学观念ꎬ
蒋孔阳的新实践美学思想是20 世纪五十年代初步形 而创造形象的 “形象思维” 及其与 “逻辑思维” 的关系
成ꎬ 八十年代后最终定型并产生巨大影响的ꎬ 因而大体可 成为文学理论关注的焦点ꎮ 1956 年4 月ꎬ 蒋孔阳在 «复
分为前后两个阶段ꎮ 前者以1957 年出版的 «文学的基本 旦学报» 上发表理论长文 «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 指出:
知识» 为代表ꎬ 核心观点是 “美是一种社会现象”ꎬ 是由 “文学艺术是通过创造形象来反映和认识人类社会的现实
劳动、 实践创造的ꎻ 后者以1993 年出版的 «美学新论» 生活的ꎮ” 文艺创作运用 “生动而又具体的感性的方式”
为标志ꎬ 核心观点即 “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ꎮ 二 “进行构思” 的方式ꎬ 就是 “形象思维” 的方式ꎮ “作家
〔1〕
者之间既有差别ꎬ 又有一以贯之的内在联系ꎮ 全面把握蒋 就是运用形象思维的方式ꎬ 来构造艺术形象的ꎮ” 形象
孔阳的美学思想ꎬ 似乎应以 «文学的基本知识» 和 «美 思维与逻辑思维同属理性 “思维”ꎬ 因而具有 “思维” 的
学新论» 为依据的历史指标ꎬ 在历史的发展演变中辨别其 共同点ꎬ 即都能认识和反映事物的本质ꎮ 但二者肯定是有
〔作者简介〕 祁志祥ꎬ 首都师范大学美育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ꎬ 上海政法学院应用社会科学研究院教
授ꎬ 博士生导师ꎬ 上海 201701ꎮ
122
不同之处的ꎬ 这种不同集中体现为 “认识现实的方式”: 为思维的一种形态ꎬ 具有分析和综合的能力ꎬ 能够反映事
“逻辑思维是通过概念的形式ꎬ 从现实中个别的具体的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