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证研究思路探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PDF

痰证研究思路探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痰 证 研 究 思 路 探 讨 方 永 奇 (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广州 510405 ) 摘要:本文结合自己的研究工作,探讨痰证的研究思路,指出需立足中医理论,采用科 学的方法研究痰证,必须建立痰证辨证标准;从自由基损伤、免疫功能失常、体液调节失控 等方面,探讨了选用合适指标的思路;强调临床与实验研究相结合、医与药研究相结合,并 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痰证病理生理学本质的假说。 关键词: 痰证 认识方法 痰是体内水湿津液代谢异常,停聚而成的病理产物。同时又可作为新的致病因素,引起 更广泛的病理变化。痰证的病机主要为肺脾肾及三焦功能失调,以致水湿津液代谢障碍,凝 聚变化而成。痰证具有病种广泛、复杂多变、病症怪异等临床特点。中医学中疑难杂症和危 重急症多责之于痰证。因此,开展痰证研究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究竟应从哪个角度去研究,才能抓住痰证的主要本质?痰证有哪些特征性的临床和实验 指标的变化?这些变化的内在联系如何?在血液循环改变方面,痰证如何与瘀证区分?痰证 既然是水湿津液代谢异常所致,那么体内水液代谢的调节机制发生了什么变化?所有这些关 键问题,迄今为止都未见文献报道,有待扎扎实实地探索、逐步加以明确。 我们从1989年开始,着手研究痰证的临床流行病学,并建立了痰证辨证的计量化标 准;研究痰证病人血液流变学及血液循环特点;同时观察了痰证的症状体征特点;痰证病人 免疫功能变化特点;痰证与人体衰老的关系;常用祛痰药对血液循环的影响等。在研究的过 程中,不断发现新的苗头,不断完善痰证的研究思路。我们认为,研究痰证必须注意下列几 个问题: 1.建立痰证辨证标准:这是关系到痰证研究是否正确的重要前提,应规范研究设计和 方法,在大量临床研究和数理统计的基础上,建立痰证辨证标准。我们曾通过痰证临床流行 病学研究,应用多元逐步判别法建立了痰证辨证标准[1,2],其准确性、灵敏度及特异性均在 92%以上,可供参考。 主要指标:咯痰、喉中痰鸣、舌苔腻、脉滑 次要指标:眩晕、嗜睡、肥胖、口干不饮、恶心呕吐 辨证标准:符合下列任一项,即可辨为痰证: (1)具备主要指标二项, (2 )舌苔腻加次要指标一项, (3 )咯痰加次要指标二项, (4 )喉中痰鸣或脉滑加次要指标三项。 2.探索筛选痰证研究指标:选择合适的研究指标,尤其是寻找痰证的特异性指标,揭 示痰证本质的必要手段。痰饮的表现常随其发生原因及痰饮停聚部位不同而各异。总结起来, 痰饮的表现为: (1).痰饮的发生由于心病肺病,其停聚部位在人体上焦,病位在上者,主要表现为涕多、 痰多、喘急咳痰、急慢喉闭、头晕目眩、面青唇紫、心悸怔忡、中风偏瘫或发为痰 厥、胆怯畏惧、幻听幻觉。 (2).其发生由于脾胃病变,其停聚部位在人体中焦,部位在中者,主要表现为腹满少食、 呕恶哕逆、泛吐冷涎、口粘口甜、嘈杂易饥、口干不欲饮、肢肿。 (3).其发生由于肝病肾病,其停聚部位在人体下焦,病位在下者, 大便溏泻或大便粘液、或气喘眩晕。 (4).痰在体表者,多表现为肤肿、关节肿痛或四肢麻痹不仁,或见皮下结节、局部肤色 多淡或白、或黄、或如常,皮下多有黄白乳状粘液、或触及痰核或成块成片、外硬内软。 (5).痰表现为精神神经症状,则为癫、为狂、为痫。 (6).痰证多见于肥人或素盛今瘦,年龄多在中年以上,面色多晦暗或油垢, (7).痰证的主要脉象为滑、弦、沉、迟,舌体胖大有齿印,舌苔多滑腻垢浊,舌面津润。 1 转载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必须通过临床观察和现代数理统计,对指标进行筛选,同时也要开拓新思路,引进实验 指标。具体思路如下: 首先要从中医理论特别是痰证学说出发,以临床为依据,对有关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指 标进行研究筛选,寻找特异性指标。例如,中医认为痰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