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理学的解释 弗洛伊德最早提出广泛性焦虑障碍的心理学理论。防御机制无法抑制本我冲动,或这些冲动导致的神经性焦虑或道德教焦虑,就产生了广泛性焦虑。 近期的心理动力学理论更关注早期的亲密关系中的自我概念发展。家庭环境差致使孩子产生脆弱和矛盾的自我形象和他人形象。成年后,这些孩子的生活就会被克服或隐藏自身弱点的狂热努力所控制,但是紧张性刺激往往超出他们的应对能力,致使他们时常处于焦虑状态。 罗杰斯的解释:缺乏重要的他人无条件肯定和赞许的孩子会对自己过分挑剔,并形成一些价值条件,即严格的自我标准,认为自己必须达到这些标准才能得到他人的认可。为了达到这些价值条件,这些人一生都拒绝接受真实的自我,并随时留意他人是否赞许自己的行为。但是他们通常都无法达到自己设置的标准,因而长期感到焦虑和抑郁。 存在理论:认为广泛性焦虑是存在焦虑导致的,存在焦虑即对个人存在的局限及责任的普遍的人类恐惧。当面临死亡,无意中伤害了他人,或觉得人生没有意义时,人们就会产生存在焦虑。 接受自身的局限性,努力创造更有意义的生活,可以避免存在焦虑;逃避责任或按照他人的规则行事,也可以平息这种焦虑。不能正视生命中存在的问题只会使焦虑留存下来,使人活在虚伪之中。 认知理论:认为GAD患者的思维在意识和无意识水平上所关注的都是威胁。 GAD患者相信为坏事担心能够阻止它们发生。他们认为担心会促使自己解决问题,但是他们极少切实着手解决问题。虽然他们总是预期坏事发生,但他们通常不会仔细考虑这件事并在脑海中清晰地想象出它怎样发生在他们身上。 臆想使GAD患者以自主思维(automatic thoughts)的方式对环境作出反应,这直接导致焦虑,使患者高度警觉,并对环境反应过度。 例如在考试前会想:“我觉得自己考不出好成绩。” Stroop颜色命名实验。他们更注意词的含义而不是颜色。 心理动力学治疗 行为治疗 认知治疗 4、治 疗 五、强迫症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 1、概述 2、临床表现 3、病因 4、治疗 1、概 述 强迫症:属于焦虑障碍的一种,因为患者无法摆脱某些念头,无法完成他们认为必须的行为时,就会表现出焦虑情绪。 然而,这种焦虑障碍又具有不同于上述其他焦虑障碍的特点,因而它可能不应完全属于焦虑障碍的范畴。 特点是有意识的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二者强烈冲突使患者感到焦虑和痛苦;患者体验到观念或冲动来源于自我,但违反自己意愿,虽极力抵抗,却无法控制;患者也意识到强迫症状的异常性,但无法摆脱。 儿童和成人都可能患强迫症。儿童往往隐瞒自己的症状,甚至不会告诉父母,因而强迫症可能持续多年却为被觉察。如果不予治疗,强迫症可能发展为慢性心理障碍。 1-3%的人在一生中某个时期会出现强迫症。 美国(1984)5大城市调查: 终生患病率为2.5% 6个月的时点患病率为1.6% 我国(1986)12地区调查: -患病率0.030% 男性发病高峰6-15岁,女性20-29岁 男女比例基本接近 2、临 床 表 现 强迫思维(obsessions) 强迫行为(compulsion) 强迫思维: 是持续、不受意识控制进入人们脑海中,并导致严重焦虑或精神紧张的想法、影像、观念或冲动。 强迫观念 强迫性回忆 强迫性对立性观念 穷思竭虑 强迫行为 -又名强迫动作,被迫作为强迫思维的反应而不得不进行的反复行为或精神活动 强迫洗涤 强迫核对 强迫检查 强迫性仪式动作 强迫思维的关注点似乎在各种文化中都很相似,最常见的强迫思维主要和灰尘和污物有关。 其他常见的强迫思维包括攻击冲动(如伤害孩子),性幻想(如反复闪现色情的影像),想实施一些打破自己道德原则的行为的冲动,以及反复的怀疑。 强迫症患者无法阻止自己的这些念头。 大多数具有严重且顽固的强迫思维的患者为了消除这些想法和这些想法导致的焦虑会实施强迫行为。有时,一个人的强迫行为和他特定的强迫思维存在明显的逻辑关系。 患者的仪式化行为往往变成一种严格的程序,而不能正确执行这一程序就会使他们产生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 强迫性思维令患者十分痛苦,而强迫行为会耗费大量时间,甚至可能造成危险。66%的强迫症患者还表现出明显的抑郁情绪。惊恐发作、恐怖症以及药物滥用在强迫症患者中也很常见。 3、病 因 生物学的解释 社会心理学的解释 人格因素的影响 心理动力学的解释 行为学派的解释 认知学派的解释 钟友彬认识领悟疗法的解释 生物学理论:将强迫症视为一种神经失调。这方面的研究大多关注大脑中和攻击、性欲、分泌等基本行为有关的一个回路。这个回路始于产生这些冲动的前额叶皮层眶区。然后这些冲动被传递到基底神经节的尾状核,尾状核只将最强烈的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