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1年第9期 山 东社 会 科 学 No.9
总第193期 SHANDONGSOCIALSCIENCES GeneralNo.193
·文学研究 ·
“缺席乃是在场的最高形式”
———乔伊斯《都柏林人》文学讽喻手法探究
刘 林
(山东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济南 250100)
[摘要] 但丁的“讽喻诗学”是乔伊斯批评理论主要来源之一。乔伊斯认为现代小说家
应该像“弥撒”仪式中的神父一样,从日常经验的“面包”中创造出永恒的艺术。他的《都柏林
人》描述爱尔兰社会信仰缺失、精神瘫痪的状态,并通过挖掘“顿悟”的讽喻功能,具体展现小
说人物如何建构充满意义和精神价值的“另一个世界”。
[关键词] 乔伊斯;《都柏林人》;文学讽喻 ;顿悟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45[2011]09-0098-05
20世纪爱尔兰著名作家詹姆斯 ·乔伊斯的早期创作深受意大利诗人但丁的影响。乔伊斯曾坦言:“我
①
像喜爱《圣经》一样喜爱但丁。他是我的精神食粮。” 他的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已被公认为经典之作,其
中借鉴和改造但丁“讽喻诗学”之处值得认真研究。《都柏林人》的成功表明欧美讽喻文学这一传统在20世
②的新趋势。
纪文学创作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也印证了当代文学、美学研究中为文学讽喻“恢复名誉”
一、乔伊斯:“一个不带但丁偏见的但丁”
③
“讽喻”(allegory)一词,最早意味着“表面上说的是一回事,实际上说的却是另外一回事” 。从公元前
3世纪开始,就不断有批评家对《荷马史诗》作出“讽喻解读”,认为其中粗俗不雅的描写背后其实隐含着道
德教训。基督教思想家圣保罗最早挖掘出“讽喻”的神学含义。他曾指出:“亚伯拉罕有两个儿子:一个是从
④
女奴生的,另一个是从自由的女子生的。……这可以当作一种寓意:那两个女人代表两种约。” 他认为《圣
经 ·旧约》记载的史实背后隐含着精神含义,即“亚伯拉罕有两妻两子”中蕴涵着耶稣基督宣示的新约真理。
由此可见,在“后”耶稣基督时代人们可以站在更高层面上来阐释已经发生的历史事实,寻找其精神含义。
耶稣传播的信仰使旧约的历史叙述获得圆满解读,使之最终“完成”。中世纪经院神学家大多采用“讽喻解
经”的方法研究《圣经》,区分出字面义、讽喻义、道德义和神秘义,后三种意义也统称“讽喻义”。“讽喻解
经”成为《圣经》研究的基本方法。然而,诗人但丁认为,在“神学家们的讽喻”以外还存在着“诗人们的讽
喻”,即人们可以依据“诗人们的理解方式”或“诗人们的用法”创作或者解读诗歌。但丁指出《神曲》乃是“多义
性”的,在字面上看,全诗主题是“灵魂死后的情况”;就其讽喻义来说,全诗写的是人们“由于自由意志的选择,
⑤。《神曲》以一位世俗诗人想象中的游历为题材,将道德训诫与宗教信
照其功或过,应该得到正义的赏或罚”
⑥
仰融入其间。随后薄伽丘认为,但丁的方式“具备了哲学论证、或其他诱导之词所不具备的吸引力” 。可见,
收稿日期:2011-07-25
作者简介:刘 林(1965—),男,山东济南人,文学博士,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
基金项目: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9年度一般项目“欧美文学的讽喻传统研究”(编号:09YJA752013)的阶段性成果。
①RichardEllmann,JamesJoyce.NewYor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