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贯考辨的正本清源.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籍贯考辨的正本清源

道 教宗派 籍貫考辨的正本清源  鄭為一 天台山桐柏宮道教南宗研究所 張伯端是我國北宋時期的台州籍 一、張伯端自稱是天台人,當屬 歷史文化名人,在中國道教發展史上可 可靠依據 謂里程碑式的人物,後世尊其為道教南 宗始祖。然而自從清初康熙《臨海縣 張 伯 端 在 凝 聚 自 己 畢 生 心 血 的 志》和《台州府志》(以下簡稱「康熙 《悟真篇》之「自序」中,鄭重地署 兩志」)將他自署的天台人改成了臨海 上了自己的名字:「天台張伯端平叔 人之後,他的籍貫問題便成了三百多年 序。」1 《悟真篇》是道教內丹修煉的 爭論不休的歷史公案。時至今日,「天 主要經典,至今流傳的版本比較多, 台說」和「臨海說」之爭仍然此起彼伏, 難有共識。因此,深入研究考證歷史真 相,徹底搞清張伯端籍貫,是新時期文 化建設的需要,也是我輩台州人義不容 辭的責任。 造成張伯端籍貫混亂的原因既有 史料記載不清的因素,也有個別學者治 學片面粗率的因素,更有封建社會思想 禁錮的因素。因此,本文堅持解放思 想、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深入發掘原 始的歷史資料,開展必要的實地調查, 廣泛聽取專家學者(尤重曾持不同觀點 者)的意見,反復進行客觀科學的分析 研究。最後得出的結論是:張伯端確實 是天台人。 《悟真篇•序》(1075)自署「天台張伯端」 84 弘道 2016 年第 2 期 / 總第 67 期 不同版本的文字也有小許出入。但是, 「天台張伯端平叔序」這幾個字,卻 是所有版本毫無二致的。 古人自稱常在姓名前面冠以鄉籍 (一般是縣)。自署「天台張伯端平叔 序」,就是張伯端自己明確告訴人們: 張伯端是天台人。這是現存史料中早見 諸文字的張伯端籍貫的最可靠證據。 一個人是哪裏人,當然自己最清 楚,自署最權威。然而,當今「臨海 嘉定《赤城志》(1223)稱「郡人」 說」學者卻聲稱張伯端「自稱天台人」 多,難以備列。當今「臨海說」與「天 不一定真是天台人,並列舉了自稱「天 台說」在爭論過程中,曾列舉了許多相 台胡三省」是寧海人、「天台陶九成」 5 2 關文獻以論證己方觀點 ,所涉清代以 是黃岩人等為證。 其實,這種說法未 前載有張伯端籍貫的文獻主要有:(1) 免過於牽強。因為那些「以自稱天台人 南宋初陳葆光《三洞群仙錄》;(2) 為榮」的非天台人,也是熱愛自己家鄉 南宋乾道九年(1173)翁葆光《悟真篇 的。即便在某些場合下自稱天台人,也 本末事蹟》;(3)南宋嘉泰二年(1202) 不是故意要掩飾自己的生身故鄉,其真 袁公輔《修真十書》;(4)南宋嘉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