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早闻香积寺盛名
                                ——走近佛教文化《坛经》二则       《千手观音》模仿莫高窟的“千手观音”像,巧妙地把吉祥如意、爱心与帮助的新涵义传达给观众。        传说千手观音原来是印度妙庄王的三公主。妙庄王有三个公主,大公主叫妙金,二公主叫妙银,三公主叫妙善。妙善自幼出家修行,父王不让她去,她坚决要去。她所在的庙住了500个大和尚,妙庄王一把火把这庙烧了,500和尚都被烧死在里面。她父王作了恶业,身上长了500个大脓疮,什么药都用了也无济于事。医生说非要亲骨肉的一只眼一只手作药,才能医好。大公主不愿意,二公主舍不得。只有修行的三公主妙善,听说要亲生骨肉的一只眼和一只手才能治好父王的病,自己就挖了一只眼,砍了一只手给父王作药。父王服药后,全身脓疮消失,身体康复。妙善的大孝行为感动了释迦牟尼,释迦牟尼就召见妙善公主:“你这大孝子,舍了一只眼、一只手,我就还你一千只眼、一千只手。”这样,妙善公主就成了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为成千上万的善男信女所崇敬。  释迦牟尼,原名乔达摩·悉达多王子,大约公元前563年出生于今天尼泊尔境内的蓝毗尼。 29岁的乔达摩决定放弃当时优越的生活条件,一心一意地去寻求真谛。终于在一个黄昏,当他坐在一颗菩提树下时,所有人生问题之谜似乎一下子都解开了,这时他已经35岁了。在余生的45年中,他游遍整个印度北方,宣讲他的新人生观。公元前483年死去。 佛教的主要两派是小乘派和大乘派。小乘派在南亚居主要地位;大乘派在西藏、中国汉族居住区和北亚地区居统治地位。 中国佛教的主要教派: 中国佛教形成三大系,即汉地佛教(汉语系)、藏传佛教(藏语系)和云南地区上座部佛教(巴利语系)。 汉地佛教的主要宗派:三论、天台、唯识、华严、净土、禅宗、密宗、律宗等八大宗派。晚清时期,出现了“各宗归禅、禅净一致”的趋势。 慧能受法        五祖夜至三更,唤慧能堂内,说《金刚经》。慧能一闻,言下便悟。其夜受法,人尽不知,便传顿法及衣:“汝为六代祖,衣将为信禀,代代相传,法以心传心,当令自悟。”       五祖弘忍和尚在夜里到了三更天的时候,把慧能召唤到 佛堂里,为他解说《金刚经》。慧能一经传授,顿时就领悟了佛法。当天夜里接受训导,别人都不知道。于是弘忍和尚就把顿悟的法门和本门的信物袈裟传给了慧能:“你就是六代祖师了,这件袈裟就是信物,要代代传下去;本门修行要‘以心传心’,应当引导弟子自己领悟。”      五祖言:“慧能!自古传法,气如悬丝。若住此间,有人害汝,汝即须速去!”     弘忍又说:“慧能!自古传授法器,都是很危险的事情,就像生命悬在发丝上一样!如果你在这里停留,有人就会害你,你应该即刻就离开这里。”  慧能:秘密受法。  五祖:行事谨慎、办事稳妥;语重心长,   寄予厚望;关心弟子,谋事周全。 南能北秀      世人尽传南能北秀,未知根本事由。且秀禅师,于南荆府当阳县玉泉寺住持修行;慧能大师于韶州城东三十五里曹溪山住。                      世人都流传着“南能北秀”的说法,却未能知道根本的缘由。神秀禅师,在南荆府当阳县玉泉寺担任住持修行;慧能大师,在韶州城东三十五里的曹溪山修行。       法即一宗,人有南北,因此便立南北。何以渐顿?法即一种,见有迟疾,见迟即渐,见疾即顿。法无渐顿,人有利钝,故名渐顿。    佛法均属一个宗派,因为传人居住一南一北,所以就有南北流派。为什么又有渐悟和顿悟的区别?佛法只有一种,人领悟佛法有慢有快,领悟慢的,就采用渐悟的方法,领悟快的,就采用顿悟的方法。佛法本身没有顿和渐的区别,但是因为人的根器有迟钝和敏捷的区别,所以才有了渐、顿之称。 南宗北宗,师承一宗。   渐悟顿悟,因人而异。 诗人与禅宗           佛印了元,字觉老,本出身于富庶之家,后因皇帝赐与度牒而出家。苏东坡移居湖州过金山时,结识了佛印。元丰二年(1079年),苏东坡贬谪黄州,开始大量阅读佛教典籍,与佛印了元建立了更为密切的情谊。           有一天两个人在杭州同游,东坡看到一座峻峭的山峰,就问佛印禅师:“这是什么山?”?         ?? 佛印说:“这是飞来峰。”       ???  苏东坡说:“既然飞来了,何不飞去?”       ???  佛印说:“一动不如一静。”      ???  东坡又问:“为什么要静呢?”      ???  佛印说:“既来之,则安之。”          ? 后来两人走到了天竺寺,苏东坡看到寺内的观音菩萨手里拿着念珠,就问佛印说:“观音菩萨既然是佛,为什么还拿念珠,到底是什么意思?”?      ???  佛印说:“拿念珠也不过是为了念佛号。”           东坡又问:“念什么佛号?”     ???   佛印说:“也只是念观世音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