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SN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
SN/T 1278-2003
巴西豆象的检疫和鉴定方法
InspectionandidentificationofZabrotessubfasciatus(Boheman)
2003-05-28发布 2003-12-01实施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 布
SN/T 1278-2003
NO 吕
巴西豆象属鞘翅目,豆象科,宽颈豆象属。该虫严重危害储藏的食用豆类,为我国进境植物检疫危
险性害虫。在20世纪,巴西豆象的传播尤为迅速,对我国的豆类生产构成严重的威胁。在入境植物检
疫时,需准确地掌握该虫的检疫和鉴定方法。
本标准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动植物检疫实验所。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出人境检验检疫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岚山出人境检验检
疫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日照出人境检验检疫局、中华人民共和国青岛出人境检验检疫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生芳、刘长生、鄂建、李玉亮、鹿宁。
本标准系首次发布的检验检疫行业标准。
SN/T 1278-2003
巴西豆象的检疫和鉴定方法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巴西豆象的检疫和鉴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豆类进境时对巴西豆象的检疫和鉴定。
2 原 理
巴西豆象主要危害菜豆属和E豆属的豆类。成虫产卵于被害豆粒表面,卵牢固地粘附在种皮上。
幼虫四个龄,全部在种子内蛀食危害。化蛹前,成熟幼虫运行到种皮下,做一圆形半透明的“小窗”,并将
“小窗”四周咬成一个圆形的羽化孔盖。成虫羽化时,顶开羽化孔盖离开豆粒,留下一个圆形羽化孔。
危害食用豆类的豆象,主要集中干豆象属(Bruchus),瘤背豆象属(Callosobruchus)、三齿豆象属
(Acanthoscelides)、短颊粗腿豆象属(Caryedon)和宽颈豆象属(Zabrotes),危害菜豆属和U豆属的有三
齿豆象属、瘤背豆象属和宽颈豆象属,而宽颈豆象属内有重要经济意义的仅巴西豆象一种。在将宽颈豆
象属与其他属以及宽颈豆象属内种间形态比较的基础上,确定巴西豆象种的鉴定特征。
巴西豆象的生物学特性及形态特征为本标准制定的依据。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
幼虫一内唇及缘刚毛 larvalepipharynxandmarginalsetae
巴西豆象幼虫头部背面观,可见部分有上颗、下领、上唇、唇基、后唇基、触角、额和头顶几部分(见图
2)。上唇即位于上颗上方、口器最外的半圆形骨片。上唇的内面即为上内唇。缘刚毛位于上内唇近外
缘,粗而扁,端部钝圆。其他刚毛端部尖细,区别于缘刚毛。(见图3),
3.2
幼虫触角 larvalantenna
位于幼虫头部后唇基两侧。每一触角由两节组成,端部着生数根感觉刚毛(见图2)e
成虫后足胫节端距 apicalmovablespursofhindtibia
着生于后足胫节端部,两根,近等长,借助于关节与胫节相连(见图6)。多数豆象后足胫节端部有
刺而无距,刺是胫节端部的延伸,与胫节间无关节相连,不同于距。
3.4
雄虫阳基99突 parameres
为雄性外生殖器的组成部分。位于阳茎背方,由两叶组成,呈匙状,端部膨大。在不同的类群,两个
阳基侧突有的在基部分离,有的部分愈合,有的几乎完全愈合(见图7右)。
3.5
雄虫阳茎、邮日茎及内阳茎骨化刺 phallus,endophallusandit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SNT1070-2002-进出口贝类中记忆丧失性贝类毒素检验方法》.pdf
- 《SNT1071-2002-进出口食品中厌氧亚硫酸盐还原梭》.pdf
- 《SNT1071-2014-出口食品中厌氧亚硫酸盐还原梭状芽孢杆菌检测方法》.pdf
- 《SNT1074-2002-出口冻熟蟹制品检验规程》.pdf
- 《SNT1075-2002-出口冰鲜鱼及制品检验规程》.pdf
- 《SNT1078-2002-进出境藤、柳、草制品检疫操作规程》.pdf
- 《SNT1078-2010-进出境藤柳草制品检疫规程》.pdf
- 《SNT1079-2002-进出口高压瓷绝缘子检验规程》.pdf
- 《SNT1080-2002-出口低压熔断器、断路器、继电器安全性能检验规程》.pdf
- 《SNT1081-2002-出口工程机械推土机检验规程》.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