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浅谈某水利工程超大预制管涵施工中方案比选.doc

浅谈某水利工程超大预制管涵施工中方案比选.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某水利工程超大预制管涵施工中方案比选.doc

浅谈某水利工程超大预制管涵施工中方案比选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某水利工程超大预制管涵施工中的方案 比选及实施过程。主要考虑由于在原设计施工方案中,受地质条件 及自然条件制约情况下不宜按原设计施工方案完成施工,在不影响 工期不增加费用成本的情况下采取的施工技术措施,并对两方案进 行各方面的比选。在同类工程施工中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技术分析工期比较成本分析方案实施 1工程概况及水文地质概况 某水利工程排洪渠的暗涵段总长240m,为三孔拱涵结构,拱涵 尺寸按水库调洪演算确定。管涵单孔内尺寸为4?69mx2?97m (宽x 高),壁厚0. 30m,外径尺寸为5. 29m X 3. 57m x2. 5m。拱涵采用C35 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每节重达27吨。暗涵段进口内底高程-1.4m, 出口内底高程为-3. 80m,底坡1%。 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地质剖面图桩号K0+387. 1地质情况 -2?01~-3?61为中砂层,-3?61~-8?31为残积粘性土层。桩号 K0+427. 1地质情况-0?99?-3. 19为淤泥层,-3?19 ~-5. 39为全风化 凝灰岩,K0+477. 1?K0+577. 1涵底基础底面地质均为粉质粘土, K0+627. 1地质情况-2.33~-5?73为流泥,-5?73~-8?13为淤泥, -8.13~-11.43为散体状强风化凝灰岩。场地内岩土层中块石属强脱 水层,富水性中等;淤泥和淤泥质土属极微透水层,流泥、淤泥混 砂属微透水层,粉质粘土属弱透水层,该几层相对隔水;残积土、 全风化岩和散体状强风化凝灰岩属弱透水层,含有少量地下水。 现场地表水主要是上游美峰水库排放的洪水及海域潮水涨退潮 影响。美峰水库地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造成本流域洪水主要的 天气系统是锋面雨和台风雨,洪水集中发生在4~10月份。美峰水 库2年、5年、10年和五十年一遇设计洪峰流量分别为26?9m3/s、 49?0m3/s、65.9m3/s和106. 5m3/so根据厦门海洋站长期潮汐观测 记录统计分析,厦门地区属正规半日潮,潮汐参数F=0. 34,潮波呈 驻波形态,中潮位时为涨落潮流速最大值,且涨落潮历时基本相等。 潮位特征值如下: 潮位特征值表 潮位特征值 黄海基面 厦门基面 理论基面 最高潮位 4. 53m 7. 77m 7. 48m 最低潮位 -3. 3m -0. 06m -0. 35m 平均高潮位 2. 44m 5. 68m 2. 39m 平均低潮位 T? 55m 1. 69m 1.40m 平均海平而 0. 33m 3. 57m 3. 28m 30年一遇潮水位 4. 29m 7. 53m -0. 35m 20年一遇潮水位 4. 18m 7.42m 7. 53m 10年一遇潮水位 4. 02m 7. 26m 7. 24m 1年一遇潮水位 3. 15m 6. 39m 7. 13m 最大潮差 6. 92m 最小潮劳 0. 99m 平均潮差 3. 96m 平均涨潮历时 6时08分 平均落潮历时 6时22分 2问题的提出 根据原设计施工方案,前120ni采用陆上吊装,后120m采用水上 吊装。若采用水上吊装方案,受现场场地限制:首先现场无出运码 头,预制管涵无法直接运至吊装船上;其次,管涵位于浅滩段,受 到潮水影响大,影响吊装时间;再次本地区也无此大型四圆带底座 预制管涵水上吊装成功先例,据了解此管涵水中对接难度大,施工 安全无法保证。另外从施工技术、经济、工期等方面也要求对该工 程的施工方案重新分析和论证,并提出更合理的方案。 3采用充灌砂袋分段围堰法施工方案的分析比较 3. 1技术比较分析 3. 1. 1基础处理 采用水上吊装管涵的基础承载力、地基平整度、管涵接口密闭性、 工后沉降等无法得到有效控制,且无法进行检验,存在一定的质量 控制缺陷。 3.1.2管涵安装 由于设计管涵单孔内尺寸为4. 69m*2. 97m(宽*高),壁厚0. 30m, 外径尺寸为5.29m*3. 57mo每节重达27吨,重量较大,且为四圆组 合结构,安装工艺十分精细,必须在基本静止状态下,管内采用人 工葫芦对拉拼接。施工潜水员在水下作业视线受阻,且与水上施工 人员无法进行直接联系,该条件下无法进行安装作业。 管节吊装及安装示意图(采用内拉法) 3. 1. 3接口防渗质量控制 预制管节接口之间采用二道胶条防渗,产品在现场安装时,对 安装的管节处,二胶条的间隙进行抗渗试验,试验压力为该管底接 头的最低点至地面的高度水压,加0. OIMPa,任一单侧没有出现漏水 现象。则水压试验合格。原设计水上吊装方案无法进行压水试验 抗渗检验试验示意图如下: 3. 2工期比较 水上吊装作业受潮水影响,作业时间短且难以控制、工效低, 施工进度严重受到影响。 采用干地施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