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 教学设计3.doc

归去来兮辞 教学设计3.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 题 归去来兮辞 №3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感受陶潜的隐士情怀 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朗诵、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人格美 和谐美 教学重点 理解记述中渗透出的或喜或哀,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感情 教学难点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的正确理解 教学关键 陶潜的隐士情怀教学? 课 型 将授课 教学方法 诵读和领悟互相推进 教 具 电脑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一、检查背诵,个别抽查、轮流背诵或滚动式背诵。 二、难点突破 提问:有人认为本文结尾一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包含着悲观消极的思想,试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学生讨论。明确:“兼济天下”规范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心路历程,作为中国第一位隐逸诗人、田园诗人,他的“济世”的确让人费解。文中为我们呈现了恬淡安闲、自然静谧的田园情趣,但这并不意味着陶渊明消极避世。 古代出仕是文人志士必然的价值取向,在封建专制独裁统治下,他们只能在无条件服从与维护自身尊严、保持独立人格的矛盾中苦苦挣扎。除了陶渊明,李白、苏轼、辛弃疾都曾流露过归隐的心绪,只不除渊明比较明显,且付诸实际行动罢了。在前面介绍陶渊创作题材时曾提到过,陶晚年作过大量诗,“猛志”一词出现多次,这表明显然有一股济世的热流贯穿于他的一生,其平淡自然的诗风始终未能掩盖此股热流的跃动,看似恬淡的归隐并不意味着痛苦的消失,而是象征着苦难的加剧,即“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归去来兮”“忆矣乎”“胡为乎遑遑欲何之?”这些句子表明诗人在惆怅悲苦中饱受折磨。 诗人回归田园,崇尚自然,这里“自然”指人的质朴真实、率性而行的本性。他无法忍受官场对人的本性的扭曲,追求“本我”“真我”,不一味趋同,以求保存他的社会政治理想和人格价值,从字里行间我们不也体味到济世不得的痛苦与回归田园的无奈了吗? 因此,本文陶渊明的思想感情,既有回归田园的欢悦,又有理想受挫的失落和忧伤,应有完整的认识。 导入 介绍 点拨 教师活动 了解 默读 思考 回答 学生活动 总结 练习 作业 三、陶渊明的艺术影响 ??? 何时到彭泽,狂歌五柳前。(李白) ??? 焉得思如陶谢手。(杜甫) ??? 常爱陶彭泽,文思何高玄。(白居易) ??? 我诗慕渊明。恨不造其微。(陆游) 四、归纳总结文言知识 1.本文出现了五个疑问代词,请找出来,分析它们的词义。 明确:田园将芜胡不归(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 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还愁苦则独自悲伤呢?) 复驾言兮焉求(我还乘车出去干什么呢?) 曷不委心任去留(何不随心任意地生活呢?) 胡为乎遑欲何之(为什么那样遑遑终日,想到哪里去呢?) 2.“以、而、之、兮、来”五个文言虚词用法归纳。 3.本文活用的词语有哪些?请找出来加以解释. 明确:眄庭柯以怡颜(使面容现出愉快的神色) 乐琴书以消忧(名词动用,弹琴,读书) 或棹孤舟(船桨,这里用作动词,划) 五.布置作业 ? 背诵全文 明确 总结 理解 赏析 品读 板 书 设 计 ? 陶渊明的艺术影响 ??? 何时到彭泽,狂歌五柳前。(李白) ??? 焉得思如陶谢手。(杜甫) ??? 常爱陶彭泽,文思何高玄。(白居易) ??? 我诗慕渊明。恨不造其微。(陆游) ? 课后记事 反复吟读,品味情感

文档评论(0)

183****34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