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中国(苏州)书法史讲坛综述.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XX中国(苏州)书法史讲坛综述

XX中国(苏州)书法史讲坛综述   XX中国书法史讲坛于XX年8月5日至8日在江苏省昆山市隆重举办。创设于XX年的“中国书法史讲坛”由苏州市与中国书法家协会等联袂主办,目的是培养高层次书学后备人才,推动书法史研究走向深入,打造中国书法学术品牌,此前已成功举办五届,其高品味的学术追求和开放的学术视野赢得海内外书学界广泛的好评。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论文评比或清谈式的聚会,讲坛每届均邀请5位著名的书法史及相关领域的研究专家,有针对性的为国内高校书法专业在读硕、博士生以及旁听学员开设高水平的学术讲座,并特设50个名额资助这些青年学子的食宿费。5位专家演讲结束后,组委会还安排半天与学员、旁听者进行互动交流,释疑解惑,使讲坛成为难得的书法研究的学术盛宴。本次论坛由中国书法家协会隶书委员会副主任、苏州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苏州大学研究馆员、博士生导师华人德,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兼学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苏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州科技大学教授王伟林主持。   8月5日上午,台湾艺术大学教授李郁周,题目《甲午战后台湾书法的发展》。   “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扁舟去作鸱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李先生的演讲从邱逢甲《乙未离台诗》开始。在序言部分,李先生例举了诸罗?东吟社、台中?栎社、台南?南社、台北?瀛社、鸟松阁唱和集、大雅唱和集、丙申诗人节大会等台湾文人集社情况,描述了台湾的诗书画传统。   李先生将立论主体分成五个部分。   一、书法结社与书法展赛:台南善化书画展览会、嘉义鸦社书画会、新竹书画益精会、台北淡水华光书道会、台中大雅书道会、台湾书道协会、台湾书道会、台湾中部书画协会、基隆东壁书画会、新竹竹南南洲书画协会、台中丰原书道会。   二、书法图录与书法书籍:吉川利一编《高砂文雅集》、林熊光编《三先生遗墨》、李逸樵编《大东书画集》、黄瀛豹编《现代台湾书画大观》、林锡庆编《东宁墨迹》、《日本书道作振会第二回展览会出品记念写真帖》《第二回泰东书道院展览会记念写真帖》、川谷尚亭菩《书道史大观》、过本史邑著《习字教育之根本的革新》、铃木翠轩著《新讲书道史》《书道全集》、书法杂志。   三、碑帖典范与书法学习:《啸堂集古录》、《古今楹联汇编》、《钟鼎籀篆大观》、《汉碑大观》、《近代碑帖大观》、其他。   四、学校书法教育与教材:玉木爱石《台湾教科用书国民习字帖》、杜逢时《公学校用国民习字帖》、山口半?o《公学校用国语书方手本》、高冢竹堂《公学校用国语书方手本》、丹羽海鹤《新撰习字帖》、木俣曲水《教育书鉴》。   五、板桥林家典藏书法名迹:褚遂良名下绢本《兰亭序》、怀素小草《草书干字文》、苏轼《杜甫桤木诗》、黄庭坚《宝积经发愿文》、黄庭坚《王长者墓志铭稿》。李先生通过翔实的文献和丰富的图版,为我们全面展现了甲午战后台湾书法发展的整体状况。   最后,李教授还出示了怀素小草《草书干字文》复制卷,引领大家从题签、引首、本幅、跋尾、传藏等方面直观、全面地鉴赏了这一传世经典法书。   8月5日下午,浙江大学教授薛龙春,题目《王铎的观众》《尺牍与艺术史研究》。   一、《王铎的观众》   这一讲题是从环境的角度来讨论复杂的书写活动,并就此提出值得思考的问题。作者选取了两个极端的环境,一是王铎在友人的围观下即兴挥亳,一是他大量诗文稿的书写。   第一种情形往往发生在夜晚的酒宴上,有美姬环绕,有友人谈诗,在这样的场合王铎常常被要求即席挥亳。作为观看的中心,王铎的表演须遵从一定的脚本,从而餍足观众的视觉期待。讲座从王铎的装束、书写姿势、作品的形式特征以及观众与王铎的互动诸方面,讨论了在观众的凝视下,王铎书写具有强烈的动态、变化与偶然性,而节奏感与视觉性则是他表现的重心,作品在形式上具有夸诞的色彩。   第二种情形是手稿。讲座比较了近十件同样内容的书札、卷轴书法与其手稿,指出它们之间存在的种种差异。虽说王铎的手稿同样展现了他的笔墨操控能力,但整体上显得平正稚拙,与观众鼓噪围观情形下的书写大异其趣。   演讲者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还应该相信“书为心画”吗?还应该相信最高明的书法是自然流露吗?对王铎两种类型的书写的分析,动摇了我们这一认识、理解与研究书法的基础。从研究的角度,演讲者也提醒听众,在中国书法史上,什么是“作品”,什么是“风格”,存在着话语的断裂。对于这种隐匿的断裂,应该给予格外的关注。   二、《尺牍与艺术史研究》   这一讲题以三组信札来讨论尺牍对于艺术史研究的重要意义。   第一组信札藉以讨论文彭刻印的史实。与通常引用较晚的周亮工《印人传》的一则佚闻来证明文彭能够自篆自刻相比,新发现的文彭的若干信札、王守、周天球、王谷祥等人的信札大致可以帮助人们重构吴门文人的刻印活动,其结论或许与过去认为在印石进入使用之前,文人与刊工分任篆、刻不

文档评论(0)

many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