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植物学实习手册(辽宁千山)-更多文档分类.doc
PAGE 1
PAGE 1
辽 宁 千 山
植物分类学教学实习手册
东北林业大学植物教研室
植物分类课程组
一九九八 哈尔滨
目 录
千山自然环境概述………………… …(1)
千山植被类型…………………… ……(3)
千山植物资源……………………… …(6)
千山维管植物名录………………… …(8)
蕨类植物……………………… …(8)
裸子植物……………………… …(9)
被子植物…………………………(10)
千山自然环境概述
千山是我国名山之一。千山风景区是国家第一批公布重点的保护区。千山历史悠久,庙宇始建于唐,盛建明清两代,以僧庙为古,道观始于清朝,有五寺、八观、九宫、十二茅庵,计34室均属寺庙园林。此外还有“夹扁石”、“天上天”、“一线天”等自然风景点共164处。
1975年全区进行了森林资源清查,加强了经营管理,对名胜古迹进行了修复保护,开辟了游览新区,修造了人工湖,兴建了山门、招待所和饭店等旅游设施,使千山这颗辽宁林区的古老明珠更加灿烂夺目。
千山位于鞍山市郊区与辽阳县交界地带,游览区大部分属于鞍山。地理位置是北纬41°,东经123°,4°在鞍山市东南25公里处。
千山风景区总面积为44平方公里。整区分北、中、南、西四条沟谷。北沟峡谷深涧,峰陡路险,多名胜古迹;中西两沟较宽敞,山高大,易攀登,南沟愈趋险峻,奇峰异石,悬崖绝壁,峰岭峥嵘,颇称佳境。俗云:庙高不过五佛顶,山高不过仙人台。仙人台是千山最高峰,海拨708.3米,相对高差100-500米。
1 2千山风景区内多中、低山,水系发育,山河形态明显受岩性和构造控制,属中低山侵蚀构造地形,主要由花岗岩、混合岩、变质岩组成,山势峻峭,山顶呈尖顶状、锥状,山脊呈锯齿状,沟谷切割较深,谷沟坡度大,一般呈“V”型发育,水系基本以千山为分水岭,千山以北,河流流向北,以南流向南。由于本区多雨,植被发育好,河流常年有水,给地下水补给带来有利条件。由此可将风景区水文归属于中、低山基岩裂隙水水文地质区。
1 2
千山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夏半年位于付热带高压的西北部;冬半年位于半永久性蒙古大陆高压的东南方。因此,冬季多偏北风,其它月份多偏南风。历年平均气温为摄氏八度七,一月份最冷,平均温度为零下九度六;七月最热,平均气温为摄氏二十四度五。夏季早晚凉风徐徐,温和适宜,是避暑胜地。年降水量722.1毫米,7-8月是梅雨期,因有茂密森林覆盖,虽最大降水量达260.7毫米,仍很少有山洪。
千山系长白山支脉,地质构造属第四纪前基岩为燕山期岩浆岩中的粗粒花岗岩。其地形较高,植被垂直分布差异明显。有自然区划上仍属于温带半湿润地区针阔混交林一棕色森林土壤带。自然植被下的土壤仍是原始状态。千山壤大致可分为一大土类,三大亚类,八个土种。在不同类型的土壤上发育着不同的植被类型,列表如下:
表1 千山土壤类型及植被类型
土类
亚类
土壤种类
植 被
棕
壤
生
草
棕
壤
发育在花岗岩上薄腐殖质弱灰化棕壤
油松—阔叶林
发育在花岗岩上薄腐殖质棕壤
油松—杜鹃林
发育在花岗岩坡积物上厚腐殖质棕壤
杂木林
发育在花岗岩坡积物上厚腐殖质弱灰化棕壤
油松—灌木林
发育在坡积物上弱灰化厚变淀积棕壤
板栗林
棕
壤
发育在坡积物上厚腐殖质棕壤
栎树林
发育在坡积物上薄腐殖质弱淀积棕壤
油松—苔藓林
草甸棕壤
发育在坡积物上薄腐殖质弱度淀积棕壤
河谷杂林
千山植被类型
千山没有原始植被,绝大部分是次生林,它已遭到多次人为破坏,形成目前状况,称为自然植被,千山还有些人工栽培的人工林,称为人工植被。
千山目前尚存的植被,皆为次生植被 ,其各群落之间演替规律如下表:
落叶松林
落叶松林
板 栗 林
梨 树 林
油松被采伐
油松—落叶阔叶混交林
阔叶林被破坏
溪谷混交林
落叶阔叶混交林
人 工 林
栎 树 林
灌 丛
芦苇群落
油松—杜鹃林
油松—苔草林
油 松—灌木林
被破坏
再破坏
造林
造林
造林
下延
下延
下延
黄北草十隐子草群落
3 4千山现存的植物群落,油松—杜鹃林和油松—苔草林为原始类型,只是分布地点不同,前者一般分布山脊,后者则分布于山坡地。这两个群落的立地条件通常岩石裸露或土壤相当少,缺全水分,较为干旱,其它植物种类很难生长,当这个群落生长一定年限,逐步形成一定数量腐殖质,立地条件向有利于植物生活的方向发展,逐步生长出一定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