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骨肿瘤骨膜异常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基础研究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论文.docxVIP

恶性骨肿瘤骨膜异常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基础研究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论文.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恶性骨肿瘤骨膜异常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基础研究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论文

恶性骨肿瘤骨膜异常的影像学表现及其病理基础的研究恶性骨肿瘤骨膜异常影像学表现 恶性骨肿瘤骨膜异常的影像学表现及其病理基础的研究 恶性骨肿瘤骨膜异常影像学表现 与病理基础研究 学科专业: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博士研究生:陈应明 指导教师:孟悛非教授 摘要 目的: 本研究通过对多种恶性骨肿瘤的骨膜异常的影像学和病理学观察,分析其在x 线平片、CT和MRj上的表现,及其在不同恶性骨肿瘤中的特点,评价三种影像学 方法及MRj各序列对显示骨膜各种病理改变的价值。并通过与病理的对照分析, 探讨恶性骨肿瘤骨膜异常的病理基础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和临床意义。 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各类恶性骨肿瘤共192例,男107例,女85例,年龄范围5~84 岁,平均21.3岁。其中骨肉瘤128例,软骨肉瘤2l例,淋巴瘤9例,Ewing瘤12 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8例,恶性巨细胞瘤6例,转移瘤8例。 2.影像学方法:X线平片包括正侧位照片。CT扫描采用东芝Xpress/SX螺旋 CT机扫描,层厚5~10mm。对比剂剂量为1.5-2ml/k垂体重,注射速度为3ml/秒。 MR扫描采用西门子1.5T MR扫描仪。常规MRJ扫描采用快速SE序列,平扫包 括矢状、横断TlWI(TR500 ms/TEl2 ms)、T2wI(TR4500 ms/90 ms),加矢状或 冠状压脂12WI,增强后为矢状、横断、冠状TlWI,加横断或冠、矢状压脂TlWI。 层厚5~Smm,层间隔O.5~0.8mm。对比剂为Gd-DTPA,剂量O.1mmol/kg体重,注 射速度2ml/秒。弥散成像(DwI)采用平面回波(EPI)序列(TIH000 ms/TEl00 ms), b值分别取0,500,1000。灌注成像(PWI)亦采用EPI序列(TR2000 ms厂rE63.86 ms)。 恶性骨肿瘤骨膜异常的影像学表现及其病理基础的研究 恶性骨肿瘤骨膜异常的影像学表现及其病理基础的研究 3.病理学方法:包括大体标本、大切片及定位取材常规切片的观察,并与影 像学对照。 4.统计学方法:包括相关性分析、X2检验和t检验。 结果: 所有病例均有平片及MR扫描,MR增强扫描157例,28例有DWI和PWI。 CT扫描75例,其中增强扫描35例。14例骨肉瘤和l例Ewing瘤有大体标本、大 切片及定位取材常规切片。影像学和病理学表现:1.骨膜水肿,134例。只能在 MRI上显示,病理上表现为骨膜结构疏松,无肿瘤细胞浸润;2.骨膜增厚,可在 CT、MR』上显示,但以MRI敏感,CT上14例,MRI上56例。病理上,增厚的 骨膜可有或无肿瘤浸润;3.无骨膜新生骨的骨膜破坏,64例,只能在MRI上显示。 病理上,早期为灶性肿瘤浸润,后期则整个骨膜被肿瘤浸润,失去骨膜的正常形 态:4.实性条状骨膜新生骨,平片、CT及MRI上各示14、3、9例。平片、CT上 为与皮质紧贴的高密度影,MRI各序列上以低信号为主,T2WI上见散在不均匀高 信号。病理上为紧密排列的新生骨小梁;5.线状骨膜新生骨,平片、CT及MRj 上各显示50、20、26例。平片、CT上其与皮质问有透亮间隙,MRI上其与皮质 间见软组织信号。病理上骨膜新生骨排列规则;6.层状骨膜新生骨,平片、CT及 M附上各显示24、6、24例。病理上,新生骨小粱呈多层排列,各层间见血管扩 张及疏松的结缔组织;7.放射状骨膜新生骨,平片、CT及MRJ上各显示13、7、 14例。平片、CT上,越近病变中心针状影越长、密度越高。病理上,针状影问为 肿瘤组织;8.混合型骨膜新生骨,平片、CT及MRI上各显示lO、7、12例。为两 种或两种以上的骨膜新生骨混合而成;9.Codman三角,平片、CT及MIu上各显 示59、26、13l例。病理上,Codman三角未被肿瘤侵犯时,其内充填不全骨化的 疏松结缔组织,伴血管增生扩张。如有肿瘤侵犯,则三角区被肿瘤细胞充填。统 计结果:X线平片、MRJ显示的骨膜新生骨与病理结果间有无显著差异性(t值分 别为.0.877和.0.618,P值分别为0.396和O.574);MRI显示的骨皮质破坏与病理 显示的骨膜新生骨范围间有显著的相关性(Y=O.999);恶性骨肿瘤中各类骨膜异 常总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X2=45.941,P=0.000),以骨肉瘤和Ewing瘤发生率 高;混合型骨膜新生骨在Ewing瘤中的出现率与其它恶性肿瘤间有显著统计学差 恶性骨肿瘤骨膜异常的影像学表现及其病理基础的研究 恶性骨肿瘤骨膜异常的影像学表现及其病理基础的研究 异:骨膜新生骨在管状骨、扁骨中的出现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X2=18.395,P =O.000),即前者骨膜新生骨发生率高。 结论: 1.恶性骨肿瘤中不同的骨膜异常有不同的影像学表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1****984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