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传世名著—白话尚书 周秉钧译注.pdf

古典文学-传世名著—白话尚书 周秉钧译注.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前 言 《尚书》是一部古代的重要文献。它非常难懂。现在把它翻译出来,旨在帮 助初学比较容易地理解它,从而了解一些我国古代的文化。这对批判继承我国古 代文化,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是很有益处的。 为什么叫 《尚书》呢?《荀子·劝学篇》说:“书者,政事之纪也。”许慎 《说文解字·序》说:“著于竹帛谓之书。”这说明书是写在竹帛上的政事记载。 这种政事记载原来只叫 《书》,汉代又叫它做《尚书》,见于《史记》的《五帝 本纪》、 《三代世表》和《儒林传》。王充《论衡·正说篇》解释说:“《尚书》 者,以为上古帝王之书。”马融说:“上古有虞氏之书,故曰 《尚书》。”伪《孔 传》说: “以其上古之书,谓之《尚书》。”他们都把尚解释为上,把《尚书》 解释为上古的史书。 这部书在古代很受重视,曾经尊称为经,所以又称 《书经》。这同《诗》三 百篇叫 《诗经》、《周易》叫《易经》是一个道理。 学习 《尚书》,需要了解同它有关的几个问题。现在分为四项粗略说明于下。 先说 《尚书》的源流: 《尚书》是古代的历史文献。在先秦篇数很多。相传有几千篇,孔子删为百 篇。 《汉书·艺文志》说:“《书》之所起远矣,至孔子纂焉。上断于尧,下讫 于秦,凡百篇而为之序。”序,是指排列,孔子删为百篇而按时代次序加以排列。 这百篇本是 《尚书》的第一个选本。 孔子为什么删 《书》呢?章太炎先生说:“盖《尚书》过多,以之教士,恐 人未能毕读,不得不加以删节,亦如后之作史者,不能将前人实录字字录之也。 删节之故,不过如此。”章先生把删 《书》的原因说得非常清楚。 秦国有位博士,名叫伏生,专讲 《尚书》。秦汉之际,天下大乱,伏生把《尚 书》藏在屋壁。汉代初年,伏生只找到二十八篇。大概由于篇数的分合不同,又 称二十九篇。 《史记·儒林传》说:“秦时焚书,伏生壁藏之。其后兵大起,流 亡。汉定,伏生求其书,亡数十篇,独得二十九篇,即以教于齐鲁之间。”可见 汉代初年,百篇之书多数散失了,只剩下二十多篇。 伏生所传的二十八篇,是用汉代的文字写的,因此叫做 《今文尚书》。这是 《尚书》的第二个本子。 伏生口授 《尚书》,经过数代传到了欧阳高、大夏侯胜、小夏侯建,在汉武 帝时立于国学,一直传到东汉末年,都得到国家的承认。 晋代永嘉五年 (公元311年),匈奴族刘聪攻入洛阳,虏去晋怀帝,社会大 乱,晋朝所藏图书遭到严重损失。欧阳高、大小夏侯三家的 《今文尚书》全部丧 失,民间也没有人学习它,伏生流传下来的 《今文尚书》就这样终于失传了。 汉武帝末年,鲁共王拆除孔子住宅,又发现一部 《尚书》,它是用古代文字 写的,所以叫做 《古文尚书》。这部《古文尚书》被孔子后裔孔安国得到了。他 把这部《古文尚书》依照古文字的形状写成隶书,所以又称隶古定本。据《汉书·艺 文志》记载,这部 《古文尚书》与欧阳、大小夏侯三家的经文相比,不同的地方 有四:一、多十六篇,二、脱字数十,三、异文七百多,四、都是古文字写的。 这是 《尚书》的第三个本子。 这部 《古文尚书》多出的十六篇,孔安国没有说解。东汉时贾逵替它作训, 马融作传,郑玄作注,也只解释二十九篇,其余各篇没有师说,所以也没有流传 下来。 《古文尚书》只传习于民间,势力较小。汉平帝时,刘歆爱好古文学,建议 朝廷把各种古文经书都立于国学,于是 《古文尚书》才得到国家的承认。可是历 时不久,到东汉初年又被取消了。《古文尚书》虽然没有立于国学,但学习的人 很多,在学术界逐渐取得优势。在杜林、贾逵、马融、郑玄等人的提倡下, 《古 文尚书》终于盛行起来。永嘉之乱,今文尚书失传,剩下来的就只有古文尚书了。 在南北朝,它仍然盛行。到了唐代,它又被伪 《古文尚书》所压倒,竟至失传了。 东晋元帝时候 (公元317—322),豫章内史梅赜 (一作梅颐)向元帝献了一 部 《孔传古文尚书》。据梅赜说,这部书是魏末晋初的学者郑冲传下来的。郑冲 怎样得到它,梅赜没有说明。 这部书的经文共有五十八篇,其中三十四篇的名称同当时流行的郑注本相 同。除 《舜典》无注外,其余都有注。书前有孔安国写的序,说明他得书和作传 的情况。又把 《书序》分别列在各篇经文的前面。这是《尚书》的第四个本子。 这个本子从梁朝开始流行以来,由于刘炫、刘焯替它作 《疏》,陆德明《经 典释文》替它作 《音义》,在学术界逐渐占了优势,终于压倒了郑玄的注本。 唐朝初年制定《五经》的标准读本,采用了它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