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袁军子午流注针法配合辨证取穴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影响观察.doc
子午流注针法配合辨证取穴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
脑血流动力学影响的观察
袁军张素钊宁沛I李梅康国辉冯梦孙翔2张晓琪2西亚戈2
(河北省中医院针灸科,河北 石家庄050011)
【摘要】目的观察子午流注针法配合辨证取穴对缺血性脑血
管病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采用子午流注针法配合辨证取穴针刺治 疗,对照组60例采用辨证取穴针刺治疗,两组均10天为1个疗程, 治疗3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针刺前后ACA、MCA、PCA、VA、BA的Vm和PI变化的绝对值。 结果治疗组在基木痊愈和显著进步方面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治疗 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各动脉Vm均较针刺前显著增快(PV0.01),且 治疗组PCA、ACA、VA、BA的Vm显著高于对照组(PV0.05)。治 疗组PCA、VA、BA的PI值较针刺前显著降低(PV0.05,或P0.01 ); 且治疗组PCA、VA的PI值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V0.05)。结论 子 午流注针法配合辨证取穴针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可提高临床疗效, 改善脑动脉弹性,促进脑血管扩张,增加脑血流量,有利于神经功能 的恢复。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子午流注;针刺疗法;血流动力学
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危害人类
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 高等特点。近年来临床研究表明,有效的防治手段可以减轻脑缺血对 神经元的损伤,促进受损神经元的恢复⑴。目前临床治疗ICVD的方 法有早期溶栓再灌注、脑保护抗氧化、抗凋亡等[铁近年来实践证实, 针刺能有效治疗ICVD,运用择时取穴法确能提高临床疗效⑶。我们 釆用子午流注针法配合辨证取穴针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取得了良 好效果,2006年10月-2013年10月,随机选取120例缺血性脑血管 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子午流注针法配合辨 证取穴针刺治疗6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辨证取穴针刺治疗60例,结 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病例选择
1丄1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第4次全国脑血管 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⑷;中医诊断标准参 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价 标准》(试行)⑸。
1.1.2纳入标准 首次发作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系统局灶体 征恒定并持续24h以上;发病在3个月以内;经CT确诊;无严重并 发症;有良好的超声通透窗口,能显示清晰的血流频谱。
1.1.3排除标准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出 血者;检查证实有脑肿瘤、脑外伤、脑寄生虫病者;妊娠或哺乳期妇 女;合并有肝、肾、造血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 病患者;TCD检查无颍窗及同侧颅内三大血管信号弱而不能确定者。
1.2 一般资料 全部120例病例均为河北省屮医院针灸科住院患 者,均为首次发作,经头颅CT检查确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应用随 机数字表分为2组。治疗组(子午流注加辨证取穴治疗组)和对照组 (常规辨证取穴治疗组),每组60例。治疗组中医辨证为中经络,分 为五型,其中肝阳暴亢型12例,风痰阻络型23例,痰热腑实型8例, 气虚血瘀型9例,阴虚风动型8例。对照组肝阳暴亢型11例,风痰 阻络型25例,痰热腑实型10例,气虚血瘀型7例,阴虚风动型7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基线评分比较,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
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一般情况比较G±s)
组别
n
性别/例
年龄/岁
病程/d
神经功能缺 损评分
男
女
治疗组
60
28
32
59.76±10.05
26.61±14.03
15.53±5.33
对照组
60
30
30
60.76±12.33
25.63±13.23
14.65±5.03
1.3治疗方法
131基础治疗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即改善脑循环、 抗血小板聚集、脑保护及营养神经、预防和处理各种并发症。
1.3.2针刺选穴 主穴:风池、百会、肩騁、曲池、外关、合谷、 阳陵泉、足三里。配穴:肝阳暴亢型配三阴交、太冲;风痰阻络型配 丰隆、风府;痰热腑实型配中脫、天枢、丰隆;气虚血瘀型配膈俞、 气海、三阴交;阴虚风动型配太溪、太冲。以上穴位如为双侧穴则取 患侧穴。
1.3.3操作方法对照组辨证取穴,治疗组在对照组辨证取穴的基 础上加用子午流注纳甲法按日择时开穴。两组均采用平补平泻手法, 留针30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连续治 疗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1.4观察指标
全部病例于针刺治疗前及针刺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TCD检查对 比,检测前患者侧卧5min,以排除运动对脑血流的影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