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度杂交鳢养殖围隔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结构垂直变化规律-水产学报.PDF

高密度杂交鳢养殖围隔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结构垂直变化规律-水产学报.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密度杂交鳢养殖围隔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结构垂直变化规律-水产学报

第 40 卷 第 2 期 水 产 学 报 Vol. 40, No. 2 2016 年 2 月 JOURNAL OF FISHERIES OF CHINA Feb., 2016 文章编号: 1000–0615(2016)02–0207–11 DOI: 10.11964/jfc.20150209707 高密度杂交鳢养殖围隔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结构 垂直变化规律及其与理化因子的关系 1 1, 2 1 1* 1 1 2 魏 南, 路 斌 , 余德光 , 王广军 , 谢 骏 , 夏 耘 , 陈成勋 (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380 ; 2. 天津农学院,天津 300384) 摘要:为研究高密度养殖系统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结构垂直变化规律以及与其对应深度的 环境因子的关系,实验选取了华南地区高密度养殖的典型模式—— 杂交鳢养殖模式,使 用PCR-DGGE技术分析了养殖围隔不同深度(0~50 cm)沉积物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同时 使用透析装置采集对应沉积物的原位间隙水,并使用微量分光光度法测定间隙水中理化 指标,从而探讨高密度养殖系统微生物群落结构垂直变化规律及其与沉积物间隙水理化 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①不同深度的养殖围隔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结构通过聚类分析可 分3个差异显著的类群: 上层(0~6 cm)、中层(7~38 cm)和深层(39~50 cm) ,其中中层微生物 多样性最为丰富。②DGGE 电泳共获得46个条带,其中中层条带最多,深层沉积物条带 最少。主要微生物类群归属于拟杆菌门、变形菌门、厚壁菌门、疣微菌门和浮霉菌门。③测 定的沉积物间隙水中离子,NO¡-N、SO2¡-S和Fe2+ 在沉积物中垂直分布均匀,无明显梯 3 4 度变化;而NH+-N 、NO¡-N和P O3¡-P浓度变化较大。NH+-N浓度随深度增加而逐渐增 4 2 4 4 加,在15~18 cm后趋于稳定,为10.98~77.87 mg/L ,P O3¡-P浓度随深度增加而减少,在 4 9~10 cm后趋于稳定,为0.01~0.14 mg/L 。④微生物群落结构与理化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结 果表明,NH+-N和P O3¡-P为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垂直分布最大的理化因子组合,其中 4 4 NH+-N 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垂直分布的影响稍大于P O3¡-P 。NH+-N、P O3¡-P为影响微生 4 4 4 4 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理化因子,是杂交鳢养殖系统环境调控的主要控制指标。 关键词: 杂交鳢;微生物群落结构;沉积物;垂直分布;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理化因子 中图分类号: Q 949.24 ;S 917.4 文献标志码: A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