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经济全球化与“中心—外围”理论
一
1949 年5 月,普雷维什向联合国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
《简称拉美经委会》递交了一份题为《拉丁美洲的经济发展及其主要
问题》的报告,系统和完整地阐述了他的“中心—外围”理论。在这
份报告中,普雷维什指出:“在拉丁美洲,现实正在削弱陈旧的国际
分工格局,这种格局在19 世纪获得了很大的重要性,而且作为一种
理论概念,直到最近仍继续发挥着相当大的影响。在这种格局下,落
到拉丁美洲这个世界经济体系外围部分的专门任务是为大的工业中
心生产粮食和原材料。”(注:Raú
l Prebisch,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Latin America
and its Principal
Problems,Economic Bulletin for Latin Amertca,Vol.7,No.1,February
1962,p.1.)也就是说,在传统的国际劳动分工下,世界经济被分成了
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大的工业中心”;另一个部分则是“为大的
工业中心生产粮食和原材料”的“外围”。在这种“中心—外围”的
关系中,“工业品”与“初级产品”之间的分工并不像古典或新古典
主义经济学家所说的那样是互利的,恰恰相反,由于技术进步及其传
播机制在“中心”和“外围”之间的不同表现和不同影响,这两个体
系之间的关系是不对称的。对此,普雷维什进一步指出:“从历史上
说,技术进步的传播一直是不平等的,这有助于使世界经济因为收入
增长结果的不同而划分成中心和从事初级产品生产的外围。”(注:
Raú
l Prebisch,Commercial Policy in the Underdeveloped C
ountries,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XLIX,May 1959,p.251. )
正是循着上述思路,普雷维什逐步完善了“中心—外围”理论。
概括地说,这一理论主要包含了3 个方面的内容:“中心—外围”体
系是一个统一的、动态的体系,具有整体性;“中心—外围”之间在
生产结构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中心—外围”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
的。对于所谓的整体性,普雷维什强调的是,无论是“中心”还是“外
围”,它们都是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一部分,而不是两个不
同的经济体系。普霄维什认为,现存的世界经济体系是资产阶级工业
革命以后,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技术和生产关系在整个世界的传播而
形成的,维系这一体系运转的是在“19 世纪获得了很大的重要性”
的国际分工。根据这种国际分工,首先技术进步的国家就成了世界经
济体系的“中心”,而处于落后地位的国家则沦落为这一体系的“外
围”。“中心”和“外围”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是技术进
步及其成果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中发生和传播的不平衡性所导
致的必然结果。
对于“中心—外围”体系的差异性,普雷维什的侧重点在于强调
二者在经济结构上的巨大差异。他认为,技术进步首先发生在“中心”,
并且迅速而均衡地传播到它的整个经济体系,因而“中心”的经济结
构具有同质性和多样性。所谓的“同质性”,是指现代化的生产技术
贯穿于“中心”国家的整个经济;而其经济结构的“多样性”表明,
“中心”国家的生产覆盖了资本品、中间产品和最终消费品在内的、
相对广泛的领域。“外围”部分的经济结构则完全不同:一方面,“外
围”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结构是专业化的,绝大部分的生产资源被用来
不断地扩大初级产品的生产部门,而对工业制成品和服务的需求大多
依靠进口来满足。另一方面,“外围”部分的经济结构还是异质性的,
即生产技术落后、劳动生产率极低的经济部门(如生计型农业)与使
用现代化生产技术、具有较高劳动生产率的部门同时存在。
“中心—外围”体系的“不平等性”,是普雷维什这一理论的第
三个主要方面,也是该理论的关键和最终落脚点。普雷维什认为,从
资本主义“中心—外围”体系的起源、运转和发展趋势上看,“中心”
与“外围”之间的关系是不对称的,是不平等的。
第一,从起源上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中心—外围”体系,
从一开始就决定丁“中心”和“外围”分别处在发展进程的不同起点
上,“外围”地区从一开始就落后了。根据普雷维什的观点,在资本
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中心—外围”关系形成以前,“中心”和“外
围”当时都处在基本相同的发展水平上,彼此之间的差距是非常有限
的。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特别是在英国的逐步确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3章 产量的决定:总供给和总需求分析(全球视角下的宏观经济学-西师范大学).pdf
- 《人力资源经理高级培训论坛》“全球化人力资源管理的挑战与发展--两岸三地人力资源交流大会.pdf
- 第13章 固定汇率情况的政策效应(全球视角下的宏观经济学-西师范大学).pdf
- 48V混动系统专题报告:48V混动系统窗口期已来,掌握“渠道 技术”抢占500亿全球市场.pdf
- 第6章 储蓄丶投资和经常项目(全球视角下的宏观经济学-西师范大学).pdf
- 企业家禀性丶内生的贸易中介及其网络化——全球化竞争中万向集团企业家职能及其变迁的研究.pdf
- 第10章 货币丶汇率和价格(全球视角下的宏观经济学-西师范大学).pdf
- 国际市场营销学 第八章 全球营销管理:计划与组织(广东外语外贸大学).pdf
- 人力资本与全球运筹管理的核心策略之研究-跨世纪电子化企业竞争优势之观点分析.pdf
- 打造“互联网+”模式全球消费品超级供应商——构建企业级跨境云商(混合)平台.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