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師大學報:教育類
民國 97 年,53(3) ,67-93
高職學生技術創造力指標建構之研究
吳明雄 許碧珊 饒達欽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 龍華科技大學
簡明忠 陳建宏 張中一 黃秀玉
教育部體育司 大漢技術學院 財團法人印刷工業 台北縣立秀峰高中
摘 要
本研究目的在建構高職學生技術創造力指標,以提供培育高職學生技術
創造力之參考。首先針對獲得全國性技術類比賽優勝團體進行訪談,整理分
析高職學生之技術創造力相關內涵,藉此發展技術創造力指標檢核表,以提
供兩組專家群(高職教師組與大學教授組)進行精釋研究。研究結果建構出
63 項高職學生技術創造力指標,分為人格特質、環境、學習、能力、思考歷
程、作品等六個構面,並發現人格特質與思考歷程二項構面為技術創造力最
重要之指標,其次為能力、環境與學習三項構面指標,最後為作品構面指
標。
關鍵字:技術創造力、指標、高職學生
壹、緒論
在全球競爭的時代中,國力盛衰取決於知識的運用與發展。因應知識經濟時代來臨,行
政院通過知識經濟發展方案,提出「檢討現行教育體系,加強創新及再學習能力之培養」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教育部( )在創造力教育白皮書更表明「創造力與
2001 2002
創新能力之培育,不僅是提昇國民素質之關鍵,亦為發展知識經濟之前提,所以創造力教育
也就成為未來教育工作之推動重點。」教育部(2006 )特訂定「教育部輔導高級中等學校發
展創意教學環境補助要點」,進行選才制度、創新實驗、培育師生創意人才、促進課程革
新、發展深具創意導向之學校教育內涵,以落實教育部創造力教育白皮書之推動,為高中職
學生營造培養創造能力的學習環境。有鑑於此,建立適切的創造力指標,不僅有助於創造力
教學的實施與環境的建置,進而促進創造力教學目標的之達成,也能幫助教師或研究者對其
68 吳明雄、許碧珊、饒達欽、簡明忠、陳建宏、張中一、黃秀玉
成效進行評鑑,因此,創造力指標之研究,實為刻不容緩之事。
( )認為指標代表一種指引,並藉此了解及測量事物的質或量,因此建立
Cuttance 1990
教育指標的目的,在於指引教育方向或期望。善用指標就能針對教育背景、過程、與結果各
層面的表現進行檢視(Elliott, 1991 ),做為管制教育品質的手段。對於教育決策者或教育消
費者而言,指標是有用的訊息,其所提供的資料,不僅可成為政策制定的有效資訊
( ),也能提供教育消費者選擇教育產品時所需參考依據
Anderson, 1991; Odden, 1990
( )。
Elliott, 1991; Mayston Jesson, 1991
創造力人人皆有(曾志朗,2005 ),是人類所獨具的特質,也是社會與個人進步的驅動
力(毛連塭、郭有遹、陳龍安、林幸台, ;洪文東, ;洪振方, ;
2000 1997 1998 Guilford,
)。 ( )認為創造力的表現會因為人、文化的不同而產生差異,但每個
1986 Zimmerman 2006
人都有創造的潛能,只要提供適當的機會供其表現。創造力可以展現在各種學科與情境,呈
現在技術領域謂之創新發明或創新設計,也就是技術創造力的發揮(Dasgupta,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