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三篇 生化样 品的制备和分析
第七 章 糖类 的实验
糖为广泛分布于生物界的有机化合物 。它是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主要能量来源,也是有机体
重要 的组成成分 。糖 的复合物还参与细胞识别、细胞 间物质运输和免疫功能的调节 。在植物 中,糖
含量可 以高达干重 的 。植物中糖的种类和含量的分析,对于选种及控制培育条件有着重要的
意义 。在微生物发酵生产 中,常 以淀粉、葡萄糖等作为微生物生长 的碳源和能源 ,为 了提高产量和
质量,必须控制和测定培养基中糖的含量及其变化。在食品工业 中常以糖作为主要原料和辅助材
料 ,糖是大多数食 品的主要成分之一 。在农、畜产 品评价利用 中,也无一不与糖密切相关 。在 医学
方面 ,根据血糖或尿糖含量 的高低 ,可 以帮助诊断某些疾病 。因此,糖 的分析测定对于科学研究和
指导生产实践都十分重要。
糖类包括多糖、寡糖和单糖 。其 中单糖和某些寡糖具有游离醛基或酮基 ,称为还原糖;多糖和
蔗糖等则为非还原糖 。糖 的测定方法很多,测定单糖和低聚糖常用 的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色谱
法和酶法等。物理法包括相对密度法、折光法和旋光法。化学法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常规分析方法,
主要有利用糖的游离醛基或酮基的还原性进行测定的斐林氏滴定法、 二硝基水杨酸法、蒽酮
硫酸法、地衣酚 硫酸法和地衣酚法等。色谱法有纸色谱法、薄层层析法、柱色谱法、亲和色谱
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离子色谱法等。酶法测定糖类,如用葡萄糖氧化酶测定葡萄糖,
用半乳糖脱氢酶测定半乳糖、乳糖等 。对于多糖 ,可用苯酚 硫酸法、蒽酮 硫酸法等直接定量测
定;淀粉 的测定常使之水解为单糖,然后测定所生成 的单糖 的含量 。而纤维素和果胶 的测定则多采
用重量法。在实际工作中要根据需要和可能选择适当的方法。本章介绍糖的几种化学测定法 以及
酶法、重量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测定糖的方法。
实验九十六 还原糖和总糖 的测定
还原糖的测定是糖定量测定的基本方法。还原糖是指含有游离醛基或酮基的糖类,例如单糖
和某些寡糖(如麦芽糖、乳糖 );多糖和蔗糖等则为非还 原糖 。利用单糖、寡糖与多糖 的溶解度不 同
可把它们分开,并且可 以用酸水解法使没有还原性的寡糖和多糖彻底水解成具有还原性的单糖,再
进行测定,从而可以分别测得样品中还原糖和总糖的含量。
本实验 以测定山芋粉 中还原糖含量为例 。还原糖的测定方法多种,实验采用国家标准分析法
之一的直接滴定法和经改进 的 二硝基水杨酸 比色法,并加 以修改。
直接滴定法
一、实 验 原 理
将一定量 的碱性酒石酸铜 甲液和乙液等体积混合时,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
所生成的氢氧化铜沉淀与酒石酸钾钠反应,生成可溶性的酒石酸钾钠铜 :
在加热条件下,用样液滴定,样液 中的还原糖与酒石酸钾钠铜反应,酒石酸钾钠铜被还原糖还
原,产生红色氧化亚铜沉淀,还原糖则被氧化和 降解,其反应如下:
反应生成的氧化亚铜沉淀与斐林试剂中的亚铁氰化钾 (黄血盐 )反应生成可溶性复盐 ,便于观
察滴定终 点。
(氧化亚铜) (淡黄色)
滴定时以亚 甲基蓝为氧化 还原指示剂 。因为亚 甲基蓝氧化能力 比二价铜弱 ,待二价铜离子
全部被还原后,稍过量的还原糖可使蓝色的氧化型的亚 甲基蓝还原为无色的还原型的亚 甲基蓝 ,即
达滴定终点。根据样液消耗量可计算出还原糖含量 。
二、实验 用 品
(一 )器 材
电热恒温水浴锅。
)调温 电炉 。
锥形瓶 ,滴定管 。
(二 )试剂
碱性酒石酸铜 甲液:称取 硫酸铜( )及 亚 甲基蓝 ,溶于蒸馏水中并
稀释到
碱性酒石酸铜 乙液:称取 酒石酸钾钠及 溶于蒸馏水 中,再加入 亚铁氰
化钾 ,完全溶解后,用蒸馏水稀释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在线网课知道智慧《薪酬管理(海南大学)》单元测试考核答案.pdf VIP
- 人教A版数学高中选择性必修一《3.1.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docx VIP
- 2023年郴州市苏仙区事业单位真题及答案.pdf VIP
-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 50205-2020)(2).docx VIP
- 剧本杀三人本文档.pdf VIP
- ABB AC800M基础培训课件——硬件hardware.ppt VIP
- 竞聘中小学校长面试题及答案.doc VIP
- 現代设计史复习资料.doc VIP
- GB50169-201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附条文.docx VIP
- 《深度学习 》课件 第8章-注意力机制.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