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篆刻的兴起与发展之一.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HYPERLINK 设计之家?? HYPERLINK /ys/ 艺术综合?? HYPERLINK /ys/ysll/ 艺术理论?? 徽派篆刻的兴起与发展 HYPERLINK /ys/ysll/200611/10355.html \l # \o 分享到QQ空间 HYPERLINK /ys/ysll/200611/10355.html \l # \o 分享到新浪微博 HYPERLINK /ys/ysll/200611/10355.html \l # \o 分享到腾讯微博 HYPERLINK /ys/ysll/200611/10355.html \l # \o 分享到人人网 HYPERLINK /ys/ysll/200611/10355.html \l # \o 分享到开心网 HYPERLINK /ys/ysll/200611/10355.html \l # \o 分享到腾讯朋友 HYPERLINK /ys/ysll/200611/10355.html \l # \o 分享到搜狐微博 HYPERLINK /ys/ysll/200611/10355.html \l # \o 分享到网易微博 HYPERLINK /ys/ysll/200611/10355.html \l # \o 分享到花瓣 HYPERLINK /ys/ysll/200611/10355.html \l # \o 分享到豆瓣网 HYPERLINK /ys/ysll/200611/10355.html \l # \o 累计分享0次 0 作者:未知 来源:设计之家收藏 时间:2006-11-7 类别: HYPERLINK /ys/ysll/ 艺术理论 内容提要:徽派篆刻在中国文人篆刻史上始终是主流,但对徽派篆刻进行系统研究的文章却没有。本文将徽派篆刻分为三个阶段,对徽派篆刻的兴起与发展进行了系统的探讨。文章将徽派篆刻置于文人篆刻艺术发展历史的长河中加以考察,指出徽派篆刻是最早的篆刻流派。对一些徽派篆刻家的生卒年月、籍贯、事迹、艺术成就以及徽派篆刻形成的原因进行了考证和研究,认为徽州考据学和徽商对徽派篆刻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关键词:徽派篆刻地位贡献 一、徽派篆刻地位的确立(1535—1643) 1.何震的崛起 何震(1535—1604),字主臣,一字长卿,号雪渔。休宁县前街人。周亮工《印人传》及今版《辞海》等工具书均载何震为婺源人,误。明嘉靖《婺源县志》没有何震的记载。按照志书生不立传的原则,嘉靖《婺源县志》不为何震立传,是可以理解的。但最接近何震生活年代的清康熙八年(1669)《婺源县志》,也没有何震的记载,这就不可理解了。直到晚清、民国时期的《婺源县志》才开始提到何震。1993年10月新编《婺源县志》则进一步明确何震是“婺源田坑人”。何震究竟是不是婺源人呢?就在何震去世后的第三年,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编纂的《休宁县志》明确记载:“何震,字长卿,号雪渔,邑前人。以高雅游名公卿间,工金石篆刻,海内图书出长卿手,争传之。”万历三十七年(1609)编纂的《歙志》亦载:“同时有休宁何震长卿,传文寿承一种,解散局束,旧章天趣超然,故是独造,且复出蓝。”康熙三十八年(1699)编纂的《徽州府志》对何震的休宁籍也予以确认:“何震,字长卿,号雪渔,休宁邑前人。工金石篆刻,海内图书出其手者,争传宝之。生平不刻佳石Q及镌人氏号,故及今流传尚不乏云。” 我们再从与何震有交往的当时人的文字中来加以考察。明万历时期的著名书法家祝世禄曾于万历十七年(1589)至二十三年(1595)在休宁任县令,同何震有一定交往。他在《梁千秋印隽序》中记载:“往余令海阳时,得主臣甚喜。及官秣陵,数与相习,所有印章,皆出其手。”休宁县始建于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初名休阳。吴永安元年(258),因吴主孙休讳,改休阳为海阳。晋太康元年(280),改海阳为休宁,遂沿用至今。海阳为休宁古称,古人写籍贯,亦喜用古称。如明末清初另一位篆刻名家胡正言为休宁人,其《印史初集》封面题签为《海阳胡氏印史初集》,衔名题“海阳胡正言曰从氏篆”可为佐证。何震逝世后二十余年,其私淑弟子程原、程朴摹其印作,成《忍草堂印选》二卷,衔名题“海阳何震长卿篆,同邑程原孟长选,男程朴元素摹。” 由上可知,何震为休宁县前街人无疑。或曰:何震祖籍婺源,后迁休宁。亦非。据道光《休宁县志》记载:“何氏其先袁州宜春人,南唐有讳令通者为国师,显德间谪休宁。兄令达仕国子司业,生润,字彦德,随叔令通居邑前。”可见何震的祖先是南唐时从袁州宜春直接迁休宁县,与婺源丝毫没有关系。对何震的生卒年,说法也不一,刘江称约生于明正德十年(1515),卒于万历三十二年(1604)。①韩天衡称约生于嘉靖九年(1530),卒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

文档评论(0)

annylsq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