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朱自清的散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谈朱自清的散文

谈朱自清的散文 朱德熙 朱自清是五四以来我国优秀的散文作家之一。他的文章严谨不苟,虽然着意锤炼文字,但风格平易自然,既不流于险涩,也很少华丽的铺排与藻饰。韩愈说“唯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去陈言固然不容易,要做到既新鲜又自然则更难。朱自清的文章能够在朴素自然的风格中立新意,造新语,于平淡之中见神奇,平正通达而又富于创造性,从写作技巧上 说,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之处是很多的。 朴素自然的文章不象大红大绿那么显眼,它的好处要细心玩味才能觉察到,粗心的读者往往是发现不了的。我们举《欧游杂记》第一篇(《威尼斯》)的第一段为例: 威尼斯(Venice)是一个别致地方。出了火车站,你立刻便会觉得;这里没有汽车,要到哪儿,不是搭小火轮,便是雇“刚朵拉”(Gondola)大运河穿过威尼斯象反写的S;这就是大街。另有小河道四百十八条, 这些就是小胡同。轮船象公共汽车,在大街上走;‘刚朵拉”是一种摇橹的小船,威尼斯所特有,它哪儿都去。威尼斯并非没有桥;三百七十八座,有的是。只要不怕转弯抹角,哪儿都走得到,用不着下河去。可是轮船中入还是很多,“刚朵拉”的买卖也似乎并不坏。(《欧游杂记》第一页) 威尼斯的特色是河道多,水上交通特别频繁,可是作者不直接把这一点说出来,却从一个刚到威尼斯的旅客的印象说起:“出了火车站,你立刻便会觉得;这里没有汽车,要到哪儿,不是搭小火轮,便是雇‘刚朵拉’。”接着又把运河比作大街,把另外的四百多条小河比作小胡同。这个比喻不但新鲜,有趣味,而且十分恰当。下文说“轮船象公共汽车”,这样说,因为轮船是威尼斯市内的主要交通工具,威尼斯人上街搭轮船就跟咱们上街搭公共汽车一样。这里把轮船比作公共汽车,正好跟上文把运河比作大街相合。可见“轮船象公共汽车,在大街上走”这一句简单的话里不但包含两层比喻,而且暗含着双关的意思——对这句话里的“公共汽车”来说,“大街”就是“大街”,用的是这个词的本义;可是对“轮船”来说,“大街”又不是真的大街,是指的大运河。 “威尼斯并非没有桥;三百七十八座,有的是”,这一句也值得玩味。作者为什么不直捷了当地说“威尼斯的桥很多,一共有三百七十八座”,非要转弯抹角地说“并非没有”云云呢?上文说过,威尼斯没有汽车,要到哪儿,不是搭小火轮,便是雇刚朵拉,读者可能由此得到一种错误的印象:以为威尼斯只有水“路”,没有陆“路”,实际情形可不是如此,所以作者说“威尼斯并非没有桥”。桥是有的,而且很多。只要你不怕绕远,不下河也照样行。 再举一个说理文的例子,《经典常谈》里有一篇介绍《史记》和《汉书》的文字。第一段说: 说起中国的史书,《史记》《汉书》,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有两个原因。一则这两部书是最早的有系统的历史,再早虽然还有《尚书》《鲁春秋》《国语》《春秋左氏传》《战国策》等,但《尚书》《国语》《战国策》,都是记言的史,不是记事的史。《春秋》和《左传》是记事的史了,可是《春秋》太简短,《左氏传》虽够铺排的;而跟着《春秋》编年的系统,所记的事还不免散碎。《史记》创了“纪传体”,叙事自黄帝以来到著者当世,就是汉武帝的时候,首尾三千多年。《汉书》采用了《史记》的体制,却以汉事为断,从高祖到王莽, 只二百三十年。后来的史书全用《汉书》的体制,断代成书;二十四史里,《史记》《汉书》以外的二十二史都如此。这称为“正史”。《史记》《汉书》可以说都是‘正史”的源头。二则,这两部书都成了文学的古典;两书有许多相同处,虽然也有许多相异处。大概东汉、魏、晋到唐,喜欢《汉书》的多,唐以后喜欢《史记》的多,而明、清两代尤然。这是两书文体各有所胜的缘故。但历来班、马并称,《史》《汊》连举,它们叙事写人的技术,毕竟是大同的。(《朱自清文集》1037页) 这一段话指出《史记》《汉书》所以受人重视的两个原因。其一是这两部书是“最早的有系统的历史”。要说明这个论点,有许多细节要向读者交代。其间多次转折补充,层次繁复,很不容易说清楚。我们来看看作者是如何处理的。他首先肯定《史记》、《汉书》是最早的有系统的历史,这是基本论断,是第一层。但事实上还有比这两部书更早的历史书,例 如《尚书》《鲁春秋》《国语》《左传》《战国策》等等,这一点跟上面提出的基本论断似乎是矛盾的,不能不加以解释。作者说,这些书虽比《史》《汉》早,但内容体例都与《史》《汉》不同。其中《尚书》《国语》《战国策》,都是记言的史,不是记事的史,这是第二层。可是这里还有问题,因为上面所举的书里,《春秋》《左传》也都是记事的史,这又该如何解释呢?作者说,《春秋》虽是记事的史,可是失之于简短,不能跟《史》《汉》相比,这是第三层。但这一点理由只能用来解释《春秋》,不能用来解释《左传》,因为《左传》不但是记事的史,而且记得相当详尽,跟《春秋》不同。作者说《左传》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