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结构丶城市结构与中国城市化发展.pdf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经济结构、城市结构与中国城市化发展 作者:未知 1 引言 20 世纪 90 年代,就有学者认为城市化的发展将成为中国未来经 济发展的轴心(注:周振华.经济增长轴心转移:中国进入城市化推 动经济增长阶段.经济研究,1995;1)。世纪之交,国家提出的“十五” 发展计划中,“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也被列为基本的发展战略之 一。因此,城市化发展问题又一次成为理论研究的热点。多数研究者 分析和论证中国城市化发展的滞后性,力陈城市化发展滞后的种种弊 端和危害,主张克服制度障碍,大力推进城市化的发展。 进行中外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固然可以为我们分析中国城市化发 展提供若干方面的有益参考,但归根到底,中国的城市化发展水平是 由我们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结构等内在因素所决定的,忽视这一基 本出发点而翻来覆去论证城市化的滞后,便在很大程度上偏离了理论 研究的意义,甚至可能误导城市化发展战略,不利于推进城市化发展 的社会实践。进一步说,仅仅分析城市化发展滞后是远远不够的,它 要求我们分析城市化发展的内在动力,研究如何通过我国经济结构和 城市结构的优化来推动城市化的发展。 2 低度?适度?过度?标准的迷失与误导 中国城市化发展水平的研究,从来就是一个充满混乱和争议的领 域。90 年代以来,对中国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判断是见仁见智,是滞 后(低度)发展?还是适度发展?亦或是过度(超前)发展?各种意 见都曾出现在不同的研究成果之中。表 1 仅仅是笔者所见各种文献中 部分有代表性的研究结果。 从已有的研究不难看出,众多研究者的主流倾向是认为中国城市 化发展是滞后的,与之持相反意见的“发展超前论”者所持的理由, 其实在滞后论者那里或多或少地都有所提及,如统计口径问题,隐性 城市化问题、流动人口问题等等。对同一现象,之所以会有截然不同 的认识,是因为在如何认识中国城市化水平这一问题上,我们陷入了 迷团之中。具体说来,我们认为在评价中国城市化水平问题上,有如 下几点不应该忽视: 表 1 90 年代以来对中国城市化发展水平评价的不同意见 研究者 时间 分析依据 基本结 论 一发展滞后论 辜胜阻 1991 IU 比、NU 比,亚洲模型 城市化发展水平 滞后 10 多个 百分点 杜辉 1992 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偏差 城镇化滞后于工 业化 余立新 1994 钱纳里模型、经济计量模型 城镇化发展水平滞 后约 15 个 百分点 俞德鹏 1994 城市化发展经验数据的“大 城市化发展水平滞 后约 10 个 国模型” 百分点 付晨 1995 114 个国家人均 GNP 水平与城 城市化水平提 高幅度差距为 市化水平的国际比较 7 个百分点 孙立平 1996 修正后的人均 GDP 及其城镇 中国城镇化发 展水平落后于 化水平的国际比较 同等发达程度国 家 13 至 33 个 百分点 叶裕民 1999 中、日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 1997 年中国的工 业化和城市 比较 化水平与 1965 年 的日本相比, 城市化发展的差 距为 38.2 个 百分点 周一星 1999 人均 GDP 与世界下中等国家 城镇化发展水 平滞后 12 至 14 及平均水平的比较 个百分点 孙永正 1999 中国城镇化率、农村人口与 城镇化至少滞后

文档评论(0)

xingyuxia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