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行为法 王利明.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1 页 第 一 编   总 论 第 一 章  侵权 行为与侵权 行为法 第一节  侵权行为的概念 一 、侵权行为的概念 英语 中侵权行为一词称作“ ,来源于拉丁文“ ,原义 是指扭 曲和弯 曲,以后逐渐演化为错误( )的意思。在法语中, 侵权行为被称作 “ ,这个词来源于拉丁语 “ ,原 义 是 “过 错 ”、“罪 过 ”。可 见 ,在 侵权 行 为 一词 中,有 过 错 的含 义 。然 而 ,过 错作为侵权行为法 中一个特定的概念 ,只是侵权行为 的具体构成要 件 ,而不能完全等同于侵权行为的概念。 我国 《民法通则》第 条第 款 规 定:“公 民、法人 由于过 错 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 、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 任 。”“没有过错 ,但法律规定应 当承担 民事 责任 的,应 当承担 民事 责 任 。”这是我国现行立法对侵权行为概念所作的规定。根据这一规定 可见 :侵权行为就是行为人 由于过错侵害他人的财产和人身,依法应 当承担 民事责任 的行为 ,以及依法律特别规定应当承担 民事责任 的 其他损害行为。从这个定义中可 以看出,侵权行为具有如下特征: (一 )侵权行为是侵害他人财产和人身 的行为 侵权行为是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这就意味着:第一,侵权 行为是能够 引起一定 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 ,但是侵权行为人实施侵 权行为不是 以产生 民事法律后果为 目的的,这种行为不具有意思表 第 2 页 示的要素 ,因此,侵权行为和合 同及单方的民事法律行为不同,它不 是 民事法律行为而是违法行为 。侵权行为作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 的 行为 ,是产生侵权损害赔偿之债和侵权民事责任的基础 。第二,侵权 行为人的行为是行为人 自己实施的行为,因此 ,侵权行为人应对 自己 的行为负责。在民法中,因物件致人损害、动物致人损害以及动物的 逃逸致人损害等 ,所有人或 占有人若不能依法证 明其没有过错或其 他法定的免责事 由,亦构成侵权行为 。行为人在一般情况下都只对 自 己的行为而不对他人的行为负责,但是依据法律规定,行为人因自己 的故意或过失,使他人的行为造成对 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的损害,行 为人亦构成侵权行为。第三 ,侵权行为人的行为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权 益 ,即造成 了损害 。仅有行为而无损害,不构成侵权行为 ,损害既包括 物质的或金钱的损害,也包括人身伤害、死亡和精神损害。损害的存 在表 明侵权行为侵害 了法律所保护的权利和利益 ,具有一定程度 的 社会危害性。当然 ,各种侵权行为因其程度不同,所造成的后果也不 完全相同,轻微的侵权行为,可能造成的损害后果微小,但无论如何, 没有损害后果,并不构成侵权行为,由于侵权行为总是与损害后果相 联系的,所 以我国许多学者将侵权行为称作侵权损害, 这是不无道 理 的。 (二)侵权行为的侵害对象是物权和人身权等绝对权利 在民法上,侵权行为和违约行为都是违法行为,但它们在侵害对 象上是不 同的。侵权行为侵害 的是物权、人身权、知识产权等权利 ,这 些权利都被称为绝对权 。所谓绝对权 ,是指权利主体是特定的,而义 务人是不特定的,权利人无须义务人实施一定行为即可实现的权利 。 由于绝对权不是通过当事人 的约定而产生 的权利 ,也不是发生在特 定的当事人之 间相互请求为特定行为 的关系 ,因此在这些权利受到 侵害 以后 ,要受到侵权法的保护而不是受合同法的保护 。违约行为侵 害的是相对权 ,在这种一方请求另一方为特定行为的关系中,当事人 ①参见 《中国大百科全书 法学》,第 页 。 第 3 页 是特定的,权利人的权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