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腰痛修改后ppt课件.pptx
2015年腰 痛组员: 王颖旎、刘路、李思璇、李燕婷 目录字体可以大一些3124内灸式激光针灸针治疗寒湿腰痛针刀结合针灸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通督整脊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铺灸治疗不同分型腰痛疗效观察 医院十全方腰眼穴贴敷联合艾灸治疗腰痛51 铺灸治疗不同分型腰痛疗效观察期刊:上海针灸杂志 2015 年 10 月第 34 卷第 10 期 Shanghai J Acu-mox, Oct 2015, Vol 34, No 10文章编号:1005-0957(2015)10-0996-03作者:王岩红,刘晓菲,杨少辉,刘晓云 铺灸治疗不同分型腰痛疗效观察目的 观察铺灸疗法对不同证型腰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肾虚型、湿热型、瘀血型、寒湿型腰痛患者各 30例,比较治疗前后腰痛评分和临床疗效,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经过 2 个疗程治疗,各组患者均取得显著疗效,肾虚型腰痛总有效率为93.3%,湿热型腰痛总有效率为86.7%,瘀血型腰痛总有效率为90.0%,寒湿型腰痛总有效率为9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治疗后患者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铺灸对各证型腰痛患者均有很好的疗效,对寒湿型腰痛患者疗效最好。 铺灸治疗不同分型腰痛疗效观察结论可适当标注2 针刀结合针灸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疗效观察 期刊:中国中医急症 2013 年 6 月第 22 卷第6 期 JETCM. Jun. 2013,Vol. 22,No.6文章编号:1004-745X(2013)06-1050-02作者:张铁英 针刀结合针灸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疗效观察目的 观察针刀配合针灸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 90 例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 1、对照组 2 各 30 例,观察组采用针刀结合针灸治疗,针刀治疗 3~9 次,针灸治疗 1~3 个疗程;对照组 1 单纯采用针刀治疗 ,治疗方法同观察组 。对照组 2 单纯采用针灸治疗 ,取穴 、手法及治疗时间与观察组相同。 治疗结束后及随访 1 年,对其疗效进行评价。 结果 疗程结束时,观察组愈显率优于其他两组。随访 1 年后,观察组愈显率优于其他两组。结论 采用针刀结合针灸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具有较好临床疗效,远期疗效好。具有较好临床疗效结论可适当标注远期疗效好3 通督整脊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290 例临床研究期刊: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6 年 2 月 第28 卷 第 2 期 Med & Pharm J Chin PLA,Vol. 28, No. 2,Feb. 2016作者:薛艳艳,蒋戈利,刘文红,李桂香,王嘉睿 通督整脊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290 例临床研究目的 观察通督整脊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解放军天津疗养院 2010 年 1月—2014 年 12 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575 例随机分成通督整脊疗法组 290 例、 常规针刺组 285 例, 通督整脊疗法组采用通督整脊疗法,常规针刺组采用常规针刺方法,比较两组总有效率、 止痛效果及腰椎功能改善情况。具体怎样治?疗程?结果 ①通督整脊疗法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刺组( P < 0. 01) ; %?②首次治疗后即刻及治疗后 20 d 通督整脊疗法组视觉模拟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针刺组和本组治疗前( P < 0. 05,P < 0. 01) ; ③治疗后 20 d、 治疗后 3 个月两组腰椎功能评分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 P < 0. 05) ; 治疗后 3 个月两组腰椎功能评分与治疗后 20 d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结论 治疗后 20 d 通督整脊疗法组腰椎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常规针刺组( P < 0. 05) 。 通督整脊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290 例临床研究通督整脊疗法组: ①通督整脊疗法。主穴:人中、 腰痛穴、 环跳、 腰夹脊穴、 承山、 昆仑。 针刺方法: 头三针( 百会及百会左右旁开各 1 寸) 沿头皮斜刺 0. 5 寸; 额三针( 以印堂穴与前正中发际连线的中点为中心,向鼻根方向斜刺 0. 5 ~ 1 寸, 向左右攒竹穴方向斜刺 0. 5 ~ 1 寸) ; 人中穴快速进针, 行小幅快速提插捻转手法,至眼球湿润为度出针; 双侧环跳穴深刺 2 ~ 2. 5 寸, 使针感向双脚放射; 腰痛穴( 第 2、 3 掌骨,4、 5 掌骨之间, 腕横纹与掌指关节中点处) 斜刺 0. 5 ~ 1 寸, 行提插捻转泻法, 针刺得气后留针情境运动 2 ~ 3 min。 腰夹脊穴、 承山、 昆仑穴,进针 1. 5 ~ 2 寸,以得气为度,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