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枝独秀职教界 青鸿欲飞天际间
——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过程模
式”探索
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创业,是继文化教育、技能教育之后的“第三本教育护照”。我国中职
院校大规模、有组织的开展创业教育始于 2005 年。作为首批国家重点职业学校的杭州市中策职业学
校敢为人先,较早地在这一领域进行了积极探索。2006 年,学校举办了首届“创业设计方案”大赛。2007
年始,学校在先期试点的基础上,凭借社团平台,项目化、规模化地引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使得“双创”教育在校园内风生水起。2009 年,学校被团中央确定为全国中职学生“创业实践平台”试点
学校。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2011 年,在杭州市举办的第四届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创新创业
竞赛和首届教师创新竞赛中,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共获得7 项一等奖、3 项二等奖、4 项三等奖。其
中12 项作品入围浙江省第四届中职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和首届教师创新竞赛,最终获得5 项一等奖、3
项二等奖和4 项三等奖……2014年,团中央与国家教育部门组织的“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首届职业
院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中职类决赛在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进行,学校两个参赛项目也取得1 金1 银
的优异成绩。历经短短几年的发展,中策职校一跃成为杭州市中职双创教育的“领头雁”,成为杭城中
职学校双创教育的榜样与标杆。
荣耀之中,必有艰辛的付出;成功背后,必有经验的积累。2008 年,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将创新
创业教育引入常规课程体系当中,分年级分步骤推进双创教育。通过搭建学生创业“试水”平台,学生
在中策(青鸿)创新创业园开展了跨界、跨专业、全方位、市场化的创业实践。下面,就让我们一起
走进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在双创教育课程体系中探索出的具有中策特色的“过程模式”之路。
起 目标:在创新驱动创业中发挥专业优势
2013 年9 月2 日,对于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而言,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当新学期开学典礼遇
上中策(青鸿)创新创业园开园仪式,沉寂一夏的年轻学子们都有点摩拳擦掌的架势。随着高志刚校
长、周国军书记、创新创业工作室李剑、鲁晓阳老师,以及七大创业社团学生代表共同开启水晶球,
标志着中策职校将以“训练职业军人(职业技术人才)的黄埔军校”的姿态,把创新创业教育推进园区
化发展的新阶段,将“跨界”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推上创新创业的新台阶,为中策职校的整体跨越发展
掀开新篇章。
“打造人人皆可成才的现代中职双创教育”。可以说在双创教育启动之初,学校就有着明确的教育
定位,那就是培育人、塑造人、成就人,而不是小老板的集中营。“高端定位要求我们在‘双创’教育发
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为学生提供能够适应‘双创’教育发展需要的实践平台,中策(青鸿)创新创业
园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高志刚校长如是说,“如果说创新创业园是推进双创教育的一个
载体的话,那么专业课堂就是另一个载体。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把专业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
出发点,通过创新来推动创业。”
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凭借综合性中职学校的专业优势,率先对既有专业进行了整合重组,提出了
“专业部”的概念,将相关或相近专业归拢到同一个专业部内。除了公共基础课之外,学生在本专业技
能学习的同时,还能涉猎相关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获得向所学专业上、下游产业发展的岗位迁移能力。
与此同时,学校引入选修课制度,在专业课教学之余,开设了多学科门类的选修课程,与该校丰富多
彩的社团活动一起,共同促进学生第二技能、兴趣爱好等的发展。自2005 年开始渗透创业课程以来,
对学生创业创新意识的激发,思维视野的开拓,创业能力的培养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双创课程的开设,首先需要转变的就是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在传统学科教学中,教师按照教材
内容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就可以了。但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学生遇到一系列新情况、新问
题,缺的不是知识,而是本领。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理念要从“供给驱动”向“需求驱动”转变,教学内
容要从以理论的系统性为目标的学科课程,向以实践的系统性为目标的技术课程转变。
承内容:在打造课程体系中推进过程模式
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中,其中的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
育,而创业教育则是通过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的训练和培育,进而指导学生投入仿真性和
完全市场化的创业实践,最终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就业、创业技能,直至开发新岗位、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