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蠡得陈洪自选集 .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1 页 内 篇 第 2 页 第 3 页 一编书是帝王师 论 “诸 葛范型 ”及其文化 意蕴 一 毛纶父子批 《三国》,把诸葛亮与曹操 、关羽并称 “三绝”,认 为作者把他 的奇绝才略写到了绝诣,而小说 的艺术魅力亦大半 由此 而生 。此说甚有见地 ,但稍有不足 。作为一个艺术形象 ,诸葛亮的 特色不仅在于才略奇绝 ,还在于其典型的 “帝王师”角色 。 所谓 “帝王师 ”,是封建时代读书人 的一种理想 ,或是梦想 , 指 的是士人 的一种双重 身份 :既是君主 的臣下 ,又是君主 的导师 当然 ,更强调的是后一方面 。 《三 国演义》塑造诸葛亮形象时, 在这方面刻意倾注了大量笔墨 。举其大要 ,有 以下数端 : 改变历史事实,夸大诸葛亮的能力及功绩 。作为小说 , 《三 国演义》的精彩之处大半与诸葛亮的形象有关 。自 “未 出茅庐 已知 三分天下”,至 “五丈原大星陨落”,近三十年间的历史完全围绕着 诸葛亮展开 。正如众所周知的那样 ,草船借箭 、筑坛祭风 、智算华 容 、三气周瑜等等 ,诸葛亮这些传奇式的功绩大半 出于作者虚构 , 有 的甚至不惜掠他人之美 。兹举一例 以见其余 :赤壁大战后 ,东吴 第 4 页 提出越荆取蜀的建议,据 《三国志》,识破东吴用心并献计抵御的, 是荆州主簿薛观 ,而 “先主从之 , (孙 )权果辍计 ,迁观为别驾从 事 ” 。而据 《献帝春秋》,则是刘备 自行陈词拒吴 ,且亲 自阻挡孙 瑜 (并非周瑜 )的水军 。在整个过程 中,诸葛亮的作用只是率一支 偏师驻扎南郡而 已。可是到了 《三 国演义》里 ,全部功劳都算到了 诸 葛亮 的账上 。薛观其人 固然无影无踪 ,刘备也变得极度低 能弱 智 ,只 会 不 断 向诸 葛 亮 求 教 :“子 敬 此 来 何 意 ”、“何 以答 之 ”、“此 是何意”、 “如之奈何”等等 (第五十六回)。更有甚者,作者为突 出诸葛亮 ,处处有意贬低他人 以衬托之 ,如庞统 、周瑜等形象 ,都 成为这一创作意图的 “牺牲品” 当然 ,从通俗小说的角度看, 这亦无可厚非 。 贬抑刘备 的能力与作用 。在极力抬高诸葛亮 的同时 ,作者 刻意贬低刘备 的能力 ,在二者之 间形成 巨大反差 。据 《三 国志》, 刘备实为当世之豪杰,曹操称其为 “英雄 ”,周瑜称其为 “枭雄 ”, 皆非虚誉 。 《世说新语 识鉴》:“曹公 问裴潜 曰:‘卿昔与刘备共在 荆州 ,卿以备才如何?’潜 曰: ‘使居中国,能乱人,不能为治 。若 乘边守险,足为一方之主。’” 而到了 《演义》中,刘备 的才能、智 力 皆不足 以当 “枭雄 ”之 目,特别是 自得诸 葛之后 ,更是急剧 下 降,有时甚至不如个小孩子 。最典型的如第五十六 回,周瑜设假道 ’” 收荆之计 , “孔明大笑曰: ‘这等计策 ,小儿也瞒不过! 刘备却一 再追 问 “此是何意”、 “又 问如何”。这种过分的描写,连毛 氏父子 也看不过眼去,批道: “小儿瞒不过 ,大人倒不晓得 !”对于史籍所 载 的刘备功绩 , 《演义》中或被故意忽略,或被移到孔 明身上 。如 博望坡之火攻 , 《三 国志》之 《魏书 李典传》、《蜀书 先主传 》均 载为刘备亲 自将兵 ,亲 自设计 ;其他史籍并无异词 ,更无一语及于 《三国志 蜀志 先主传》。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请先注册登录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