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PPT课件 12 今.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2 今 一、你如何理解“过去未来皆是现在”?请联系实际加以说明。 一时代的变动,绝不消失,仍遗留于次一时代,这样传演,至于无穷,在世界中有一贯相联的永远性。昨日的事件,与今日的事件,合构成数个复杂事件。此数个复杂事件,与明日的数个复杂事件,更合构成数个复杂事件。势力结合势力,问题牵起问题。 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 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渊源。 “过去”“未来”的中间,全仗有“现在”以成其连续,以成其永远,以成其无始无终的大实在。一掣现在的铃,无限的过去未来皆遥相呼应。 这就是过去未来皆是现在的道理,这就是“今”最可宝贵的道理。就如同中国是从远古走来,才是今天的这个样子,未来的走向也绝不能脱离昨天和今天所积淀的历史传统,我们可以向先进的美国学习,但是却不能讲美国模式全部搬到中国来。 二、我们的生活中仍存在着“厌今”与“乐今”现象,请予以举例分析。 厌今:分两种,一种是认为过去一切都好,现在一无是处。所谓的“复古派”,清朝灭亡,进入民国时代,那些遗老遗少们只一味缅怀过去时代,对现状深感不安于忧虑。一种是沉溺于期盼将来的虚无境界中,放弃现在的努力。实际生活中那些不能脚踏实地,眼高手低的人总是犯这个错误。 乐今,是指那些不思进取的人的表现。他们安于现状,悠悠卒岁。这种人是社会的消极力量。虽然,知足是人类调适自己良好心态的一种方式。但是,对于那些尚不能解决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问题的人来说,知足则是一种无能的表现。生活中大有人在。 三、你是怎样面对“现在”的?对自己的“将来”有何规划? 珍惜时间,积极进取,把握当下,把握现在。 提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四、试比较李大钊《今》与朱自清《匆匆》的异同。 匆匆 朱自清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同: 都涉及到了时间。 异: 1、文体风格不同。 李大钊的《今》偏于议论,朱自清的《匆匆》偏于抒情。 2、创作背景和创作目的不同,因而,隐藏在字里行间的内涵不同。李大钊此文最初发表于1918年4月15日的《新青年》杂志,奋发有为,刚健有力地是呼吁大家珍惜时间,珍惜当下;而朱自清此文作于1922年,明显的表现出对时间流逝的恐慌,对现实世界的迷茫等情绪。因为当时正值“五四”落潮期,现实不断给作者以失望。

文档评论(0)

jiandedaxi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