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晋公子重耳之亡 一、《左传》介绍 (一) 《左传》的书名、作者及成书时代 (二)《左传》的编写体例、记事的起止年限及主要内容 (三)《左传》与《春秋》的关系及“春秋笔法”、《春秋》三传 (四)《左传》的思想性和文学性 二、 课文讲解 一、《左传》介绍 (一)《左传》的书名、作者及成书时代 书名:《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原名《左氏春秋》,汉人也有称《春秋古文》、《左氏传》的。 其作者和成书年代,汉人认为是春秋末年的左丘明,现在一般认为是战国初年的史官或熟悉春秋历史的人所著,书中掺有后人附益。 (二)《左传》的编写体例、记事的起止年限及主要内容。 编写体例: 《左传》是我国现存第一部记事详赡的编年体断代史。 记事起止年限: 其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 主要内容: 它系统而具体地记载了春秋列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风俗等重大事件,较真实地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现实。 在选择史料、叙述史实和“君子曰”中表露了作者的进步思想倾向。 诸如赞美和歌颂明君贤臣及其辉煌业绩; 宣扬民本思想、怀疑天道、鬼神的传统观念等; 揭露和批判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残暴荒淫行为、列国间的频繁战争; 但也有一些宣扬帝王将相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维护宗法制度、等级制度的思想,这是其历史局限。 (三)《左传》与《春秋》的关系及“春秋笔法”、《春秋》三传 1、《春秋》简介 《春秋》本是周王朝和各诸侯国历史的通称,后特指经过孔子修订的鲁国的编年史。 春秋时期经过孔子编定的《春秋》,记事系统,具有自觉的记事意识和写作义例。它记载了自鲁哀公元年至鲁哀公十四年(前722-前481)的历史,对这一时期的史事作了简洁的大纲式的叙述。 《春秋》按时间顺序编排历史事件,记事方式是“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杜预《春 秋左传集解·序》)。 但其记事都很简略,长的不过四十多字,短的仅有一字。因此,其记事虽简而有法,却并非真正 意义上的叙事散文。如隐公元年载:“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 《左传》 《郑伯克段于鄢》 初②,郑武公③娶于申④,曰武姜⑤。生庄公及共叔段⑥。庄公寤生⑦,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⑧。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⑨,公弗许⑩。 ①选自《左传·隐公元年》。郑伯,指郑庄公。郑属伯爵,所以称郑伯。郑,春秋时国名,姬姓,在现在河南省新郑县一带。克,战胜。段,郑庄公之弟。鄢(yān),郑地名,在现在河南省鄢陵县境内。②〔初〕当初。《左传》追述以前的事情常用这个词,这里指郑伯克段于鄢以前。③〔郑武公〕名掘突,郑桓公的儿子,郑国第二代君主。 ④〔娶于申〕从申国娶妻。申,春秋时国名,姜姓,在现在河南省南阳市北。后为楚所灭。⑤〔曰武姜〕叫武姜。武姜,郑武公之妻,“姜”是她娘家的姓,“武”是她丈夫武公的谥号。 ⑥〔共(gōng)叔段〕郑庄公的弟弟,名段。他在兄弟之中年岁小,因此称“叔段”。失败后出奔共,因此又称“共叔段”。共,春秋时国名,在现在河南省辉县。叔,排行在末的兄弟。⑦〔寤生〕难产的一种,胎儿的脚先生出来。寤,通“牾”,逆,倒着。⑧〔遂恶(wù)之〕因此厌恶他。遂,连词,因而。恶,厌恶。⑨〔亟(qì)请于武公〕屡次向武公请求。亟,屡次。于,介词,向。⑩〔公弗许〕武公不答应她。弗,不。??? 及庄公即位⑾,为之请制⑿。公曰:“制,岩邑⒀也,虢叔死焉⒁,佗邑唯命⒂。”请京⒃,使居之,谓之“京城大⒄叔”。 ⑾〔及庄公即位〕到了庄公做国君的时候。及,介词,到。即位,君主登上君位。 ⑿〔制〕地名,即虎牢,在现在河南省荥(xíng)阳县西北。 ⒀〔岩邑〕险要的城镇。岩,险要。邑,人所聚居的地方。 ⒁〔虢(guó)叔死焉〕东虢国的国君死在那里。虢,指东虢,古国名,为郑国所灭。焉,相当于“于是”“于此”。⒂〔佗邑唯命〕别的地方,听从您的吩咐。佗,同“他”,指示代词,别的,另外的。唯命,只听从您的命令。 ⒃〔京〕地名,在现在河南省荥阳县东南。 ⒄〔大〕同“太”。 祭仲⒅曰:“都城⒆过百雉⒇,国21之害也。先王之制22 ,大都不过参国之一23;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24 ,非制25也,君将不堪26 。” ⒅〔祭(zhài)仲〕郑国的大夫。⒆〔都城〕都邑的城墙。⒇〔雉(zhì)〕古代城墙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21〔国〕国家。22〔制〕制度。23〔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大的城不能超过国都城的三分之一。参,同“三”。国,国都。24〔不度〕不合制度。25〔非制〕不是(先王的)制度。26〔不堪〕受不了。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①?”对曰:“姜氏何厌之有②!不如早为之所③,无使滋蔓④。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