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北大学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 黎广水 学号: 1201014144
学	院: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专	业:	车辆工程	
设计(论文)题
目	: 基于AmeSim的油气悬挂模型建立
及分析
指导教师:	李晓杰	
2016年3月23日
NOKTM UNIVBRSITV OP CMINA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姓名
院系
专业
班级
学号
黎广水
机械与动力工 程学院
车辆工程1201014144
题H
基于Amcsim的油气悬挂模型建立及分析
-、研究背景和国内外现状
被动悬挂的系统特性如弹簧刚度、阻尼系数是不可调的,不能适应各种道路,而 且其只能在满足主要性能上牺牲次要性能来适应不同要求,不能同吋获得较好的 乘坐舒适性和操作稳定性,特别对于在野外作业的车辆。被动悬挂的有限行程及 被动适应地而的能力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车辆的通过性。
上世纪50年代开始半主动、主动悬挂的研究,主动悬挂最早由美国通用汽车公 司Federspiel-Labrose教授在1955年提出,之后世界各大汽车公司竞相研发这 种系统,像TOYOTA. VOVOL. BENZ等汽车大厂均进行了较为成功的试验。实验表 明,主动悬挂在崎岖道路上高速行驶时车身也非常平稳,轮胎噪音也小,转向和 制动时车身保持水平,乘坐舒服。
随着液压技术的发展,液压主动悬挂的研发受到重视,1955年法国Citroen汽 车公司研制出了一种液压空气悬挂,由于其制造工艺复杂、制造成本过高未能普 及。1982年LOTUS (莲花牌)汽车公司研发出有源液压主动悬挂,VOVOL公司对 这种悬挂进行了实验;1989年TOYOTA在cehca车上装置了准主动油气悬挂系统; 1990年,NISSIAN汽车公司在infinite (英菲尼迪)Q45轿车上装备了液压主动 悬挂。采用液压主动悬挂系统的显著特特点:减震效杲明显,根据各种道路的变 化,主动调整车身,根据不同需要升高或降低车架高度,以增强车辆的通过性能 和操作性能
进入90年代,电液比例控制技术发展及各种主动控制算法不断出现,出现了如 预测控制方式的液压主动悬挂、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全液压主动悬挂等等。 汽车主动悬挂控制的研究成果很多主要在:
各国学者和工程人员在解决主动悬挂系统的控制问题,以及使主动悬挂系 统走向工程应用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由于他们的不懈努力, 各种不同结构、不同控制算法的主动悬挂系统已经应用到部分高级轿车和个别 军用原型车辆上.
获得大量的主动悬挂控制知识,包括:主动悬挂的 LOR/ LQ G控制、门适应控制、滑模控制、智能控制、鲁棒控制等理论,以 及这些控制器的设计方法?这些知识对于汽车主动控制技术的发展,甚至对 于整个工程领域控制理论的发展和应用,都具有I?分重要的意义.
在国内,也有不少人对鲁棒控制进行了专题研究?清华 大学的黄兴惠等、西 南交通大学的戴焕云等、上海交通大学的张志谊在其博士论文中,均以不同的 方法对鲁棒控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上边是理论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而对丁?理论到实践的现状,现如今先进的技术还 是国外掌握着。主动悬挂包括:空气式可调悬挂液压式可调悬挂电磁式可调 悬挂 电子液力式可调悬挂(CDC)。空气式可调悬挂应用的经典车型如奔驰 S350、奥迪Q7、保时捷卡宴等;液压式可调悬挂应用的车型雪铁龙C5、C6等, 但引进国产后就没冇主动悬挂;电磁式可调悬挂应用车型如奥辿TT、凯辿拉 克SLS、凯迪拉克CTSo [2][3]而国内一些中高端侨车上主动悬挂用的是CDC技术, 也就是连续减震控制,说白了就是一套减震系统,属于主动悬挂的一种。他的工 作原理是通过电控对减振器的阻尼实现实吋、连续可调。空气悬挂对比CDC最大 的不同在于可调节离地间隙,在减震、稳定性等方面和CDC的效果相差无儿,但 配备空气悬挂的车动则上百万。应用的车型如奇瑞的瑞麒G6,合资企业别克的 新君越等。总的來说,国内的油气悬架技术在产品上的应用种类还比较少,主耍 集中在少数工程特种车辆上,如徐重系列全地面起重机,矿用自卸车及军事特种 车辆等。⑷⑸产品性能如可靠性、可操作性、行驶平顺性等和国外同类型产品相 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而口采用半主动、主动控制的产品较少 早在2 0世纪8 0年代中后期,我国已有学者开展半主动悬挂系统研究。至2 0世纪末、2 1世纪初,我 国科研院所,如西南交通大学、清华大学、中国铁 道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铁科院)、靑岛四方车辆研究所等单位的铁路科研工 作者,从半主动悬挂原理到半主动悬挂控制策略乃至半主动悬挂系统样机研制 方而,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研发样机方而比较冇代表性的冇:四南交通大 学王月明教授研发的磁流变式半主动悬挂系统,针对样机进行了室内性能试验; 清华大学博士后丁问司博士研
                 原创力文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