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种皮肤病的遗传流行病比较研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梅毒治疗进展 杨 森 概 述 梅毒是一种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感染性、系统性、性传播疾病。梅毒广泛流行和传播已成为世界各国包括我国在内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梅毒的正确、规范化治疗方案正受到各国人民的广泛重视。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制定了梅毒的治疗规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治疗规范存在差异。 主要内容 目前我国梅毒治疗概况 2006美国CDC梅毒治疗指南 梅毒治疗失败分析 梅毒治疗药物的毒副作用 梅毒治疗药物疗效的研究 目前我国梅毒治疗概况 2003年国家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修订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梅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中,青霉素仍作为治疗梅毒的首选药物。 早期梅毒(包括一期、二期,病期在2年以内的潜伏梅毒)治疗首选苄星青霉素或普鲁卡因青霉素。 晚期梅毒(三期皮肤、粘膜、骨骼梅毒,晚期潜伏梅毒或不能确定病期的潜伏梅毒)及二期复发梅毒,推荐用苄星青霉素或普鲁卡因青霉素,疗程均须比早期梅毒长。 妊娠梅毒治疗同上。要求在妊娠初3 个月和末3个月各用1个 疗程。 神经梅毒治疗需保证在治疗期内脑脊液中青霉素浓度持续维持数倍于最低杀螺旋体浓度(0.018μg/ml),大剂量静脉给予青霉素治疗方案(2000一2400万U)可使脑脊液杀梅毒螺旋体峰值超过0.31μg /ml。 心血管梅毒治疗 青霉素宜从小剂量用药开始,注意避免发生吉海(Jarisch一Herxheimer)反应。 早期先天梅毒(2岁以内),脑脊液异常者,用水剂青霉素或普鲁卡因青霉素;脑脊液正常者,用苄星青霉素治疗。 晚期先天梅毒(2岁以上),用水剂青霉素或普鲁卡因青霉素。 2006美国CDC梅毒治疗指南 一 概述 梅毒的症状和体征非常复杂,患者就诊时可能是一期表现、二期表现或三期表现。 潜伏感染缺乏临床表现要通过血清学检测来确定。分为早期潜伏梅毒、晚期潜伏梅毒或病程不清的潜伏梅毒。 对晚期潜伏梅毒和三期梅毒的治疗可能需要更长的治疗时间。 二 诊断和血清学检查 皮损或组织分泌物暗视野和直接荧光抗体(DFA)的检查是诊断早期梅毒的确诊方法。 非梅毒螺旋体实验滴度常和疾病严重程度相关,以应该报告滴度高低。 梅毒螺旋体检测的抗体滴度和疾病活动度无相关所以不应作为治疗效果的评判标准。 没有任何一种检测方法能够单独诊断神经梅毒。 脑脊液VDRL特异性很高,但敏感性较差。FTA-ABS阴性可以排除神经梅 毒。 三 2006年CDC梅毒治疗方案 1. 潜伏梅毒 2 .妊娠梅毒 所有孕妇均应在第一次产前检查时做梅毒血清学筛查。所有孕妇在妊娠期间至少做一次梅毒血清学筛查。 对梅毒高发地区孕妇或梅毒高危孕妇,在妊娠28~32周及临产前再次筛查。 任何在妊娠20周后有死胎史者均需做梅毒血清学筛查。 ⑴ 治疗原则和推荐方案: 根据妊娠梅毒的不同分期采用相应的青霉素方案治疗,必要时增加疗程。 ⑵ 青霉素过敏:脱敏后再行青霉素治疗。 ⑶ 随访和疗效评价: 在妊娠第28-32周和分娩期复查非螺旋体血清定量试验评价疗效。在高复发危险人群或梅毒高发地区孕妇需要每月检查非螺旋体血清定量试验,以及时发现再感染。 3 .先天梅毒 孕妇在产前进行血清学筛查能有效的预防和发现先天梅毒; 在梅毒的高发区孕妇的血清学检查在妊娠28周和分娩前至少各1次; 所有的孕妇必需作HIV检测; 不推荐新生儿血清和脐带血常规筛查,因母亲的血清学反应比新生儿敏感,尤其在母亲的血清学抗体滴度比较低时。 梅毒治疗失败分析 1.青霉素用于梅毒治疗虽然已逾60年,至今为止尚未有耐青霉素的梅毒螺旋体的报告。 苄星青霉素仍然是治疗梅毒的首选药物。 在治疗成本和病人的依从方面是最佳选择。 但该药不能进入脑脊液,故不能用于脑脊液异常的患者。 替代药物有效,但其最佳剂量和疗程均尚未确定。 2.血清固定(serofast reaction)或血清抵抗(sero-resistance) 血清固定:早期梅毒6个月,晚期梅毒12个月血清仍不阴转者为血清固定。 血清抵抗:早期梅毒1年,晚期梅毒2年血清一直不阴转者为血清抵抗。一旦出现血清固定现象,还是以青霉素类为主要治疗措施。大剂量青霉素治疗晚期血清固定患者取得良好效果。梅毒血清固定的发生与机体细胞免疫抑制有关,故建议对此类患者进行常规驱梅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免疫调节剂进行辅佐治疗。应用碘化钾、强的松、雷公藤能加快青霉素治疗后梅毒患者的RPR、梅毒螺旋体乳胶凝素实验(TPPA)滴度的下降速度。 3.梅毒伴HIV混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