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錦前:談兩周金文中的“[余口]”字.docVIP

黃錦前:談兩周金文中的“[余口]”字.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 鏈接:/SrcShow.asp?Src_ID=1585 收稿日期:2011年1月11日 發佈日期:2011年1月15日 頁碼: PAGE 5/ NUMPAGES 19 談兩周金文中的“余”和“舍” (首發) 黄锦前 河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摘要:本文主要從辭例和用法的角度,對兩周金文中“”字的用例進行了辨析,認爲在西周金文中,凡是表示“賜予”、“給與”一類意思的“”字,都應該釋作“余”,在銘文中通常讀作“予”;凡是表示“施”、“置”一類意思的“”字,都應該釋作“舍”,二者在形體上並無明顯的區別。在東周金文中,“”字在大多數情況下應釋作“余”,與“舍”字形體區別甚明,但偶爾也有例外,因而在對相關古文字資料進行考釋時,需充分注意辭例的作用。 關鍵詞:金文  余 舍 辭例 一 安徽壽縣城東丘家花園出土的鄂君啟節 1957年4月發現四枚,其中車節三枚,舟節一枚,詳見殷滌非、羅長銘:《壽縣出土的“鄂君啟金節”》,《文物參考資料》1958年第4期,7-11頁;1960年又發現舟節一枚,詳見《安徽日報》1 1957年4月發現四枚,其中車節三枚,舟節一枚,詳見殷滌非、羅長銘:《壽縣出土的“鄂君啟金節”》,《文物參考資料》1958年第4期,7-11頁;1960年又發現舟節一枚,詳見《安徽日報》1961年2月23日的有關報導。四枚符節的銘文著錄於《殷周金文集成》(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第十八冊,北京:中華書局1994年12月;《殷周金文集成》(修訂增補本)第八冊,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4月,下文簡稱“集成”)18.12110-12113號,1960年發現的舟節著錄於《中國青銅器全集》(中國青銅器全集編輯委員會:《中國美術分類全集·中國青銅器全集》,第10卷,東周(四),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年6月)98頁左。 見其金節則毋政(征),母(毋)槫(傳)飤(食);不見其金節則政(征)。 這里要討論的是該句中“”字的釋讀問題。車節該字字形較清晰,作;舟節該字筆畫有殘損,作,發表時摹作“”,據目測實物,基本筆畫應該沒有什么太大問題,因此也可以說該字在車節和舟節上的寫法是一致的。其上部所从與王子午鼎的“”集成5.2811。、??尹征城的“”集成2.425。、哀成叔鼎的“”集成5.2782。、益余敦的“”《保利藏金》編輯委員會:《保利藏金(續)——保利藝術博物館精品選》,中國保利集團公司編,廣州:嶺南美術出版社出版2001年,第184頁。、中山王方壺的“()” 集成15.9735。、侯馬盟書的“”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員會:《侯馬盟書》,北京:文物出版社1976年12月,第308頁。、玺彙2270的“ 集成5.2811。 集成2.425。 集成5.2782。 《保利藏金》編輯委員會:《保利藏金(續)——保利藝術博物館精品選》,中國保利集團公司編,廣州:嶺南美術出版社出版2001年,第184頁。 集成15.9735。 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員會:《侯馬盟書》,北京:文物出版社1976年12月,第308頁。 羅福頤:《古璽彙編》,北京:文物出版社1981年12月,第223頁。 資料發表者殷滌非、羅長銘最初將其隸定作“舍”,讀作“予”,並解釋說:“毋予浮飤,是不要給他超額供應的意思。引案:殷、羅二氏將“槫”釋爲“桴”,讀作“浮”。”從文義上來看,將該字讀作“予”,訓爲“給”,是很恰當的。與殷滌非、羅長銘文同時發表的郭沫若《關於鄂君啟節的研究》一文直接將該字隸定爲“舍”,并將“見其金節則毋政,毋舍桴飤,不見其金節則政”句解釋爲“言見其金節則不征稅收,並要加以優待,不要給予不好的食物。沒有通行證,那就要征稅,當然更不會受優待了”郭沫若:《關於鄂君啟節的研究》,《文物參考資料》1958年第4期,3-6頁。。顯然,郭氏也是將該字當作“給予”一類意思來理解的,這也是沒有什么問題的。但問題是, 引案:殷、羅二氏將“槫”釋爲“桴”,讀作“浮”。 郭沫若:《關於鄂君啟節的研究》,《文物參考資料》1958年第4期,3-6頁。 1977年河北平山縣三汲公社戰國中山王墓出土的戰國中期的中山王鼎(XK.1),其銘文中有一句話作“含(今)(余)方壯”,“含”、“”二字的原篆分別作、集成5.2840。,與以往常見的“今”與“余”字寫法不同,二字下部皆有一“口”形的飾筆。中山王方壺銘文中也有“余”字,但寫作集成15.9735。,與常見的“余”字的寫法近同,而與此下部从一“口”形不同。但從辭例來看,這二字只能釋作“今”和“余”。因此,中山王鼎銘文“余”字的釋讀,豐富了我們對“余”字構形的認識。 集成5.2840。 集成15.9735。 再回到剛才我們關於節銘該字的討論,它也就變得非常簡單了。其實節銘之字就是“余”字,下部之“口”形只不過是

文档评论(0)

109310154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31134344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