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家具榫卯结构.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前言 001 中国传统家具历久弥新,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璀璨的文化,在 东方家具体系中独树一帜,其精密而巧妙的榫卯结构是祖先传承给我们后代子 孙的一笔巨大财富。每种榫卯结合方式都是我国古代能工巧匠的发明创造,是 他们智慧的结晶。 榫卯工艺是中国传统家具特有的语言,早在7 000 年前的河姆渡文明时期, 榫卯就出现在原始居民的木结构房屋中;尤其是明代硬木材料开始在家具中运 用,使得榫卯结构工艺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巅峰。能工巧匠们发明的不同 方向上的榫卯嵌接穿插形式,使得木材在一年四季中由于气候水分的变化而带 来干缩湿胀的应力在各个方向相互抵消,顺应了木材的天性,在复杂微妙的变 化中达到动态平衡。这种精巧的接合形式,使得传承下来的古典家具历经几百 年的岁月沧桑,均不散架,达到了结构与科学的完美统一。今天我们在博物馆 中能看到明清时期传承下来的精美家具,让我们不得不赞叹古人所创造的高超 榫卯技艺。 但令人遗憾的是,尽管硬木家具的制作技艺已被纳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但由于传统榫卯结构复杂,对匠人的技艺要求很高,年轻一代不愿在此领域投 入时间和精力来学习,而熟练掌握这门技艺的老前辈渐已陆续离世,在世的也 多已过花甲之年。再加上现代木工机械的高效技术,很多传统榫卯被简化或被 各类金属连接件代替,导致现代木工行业没有将传统榫卯制作技艺很好地传承 下来,从某种意义上说,还带给传统榫卯制作技艺以前所未有的冲击。鉴于此, 本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几千年的榫卯结构做了一个较为全面的梳理, 希望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做到传承有序,让古老的榫卯技术体现出泱泱大国的 工匠精神,继续焕发出时代的魅力。 本书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对榫卯结构进行了梳理。第一章,中国传统家具 具 家 统 传 国 中 榫卯结构的发展概况,力求从纵向的角度使读者对中国传统家具榫卯结构的发 展有个清晰的认识。第二章,常见榫卯结构的释名及其制作工艺。在现代绝大 构 结 卯 榫 多数木工技艺被机械代替的社会背景下,很多古人使用的优秀榫卯结合形式逐 渐被现代人遗忘,故本章对常见榫卯名称及其制作工艺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整理, 通过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加以呈现,希望未来的子孙在需要它们的时候能重新拾 取,将古人的智慧传承下来;第三章,建筑榫卯结构与家具榫卯结构。家具榫 卯结构和建筑榫卯结构一脉相承,研究它们之间的亲密关系,让读者更能理解 榫卯结构是“木作”的精粹,是科学与技术的完美统一。第四章,中国传统榫 卯结构在传统家具中的应用。使读者进一步加深对榫卯结构形式的理解,并做 到合理运用。第五章,常见经典家具中的榫卯结合形式的分析。通过对经典家 002 具款式的结构解读,让读者理解丰富而精巧的榫卯结构的科学内涵,做到知其 然并知其所以然,在日后的传承中做到合理取舍。第六章,传统家具榫卯结构 的现代演绎和发展。力求分析现代榫卯结合形式的利与弊,通过比较,将它们 的优缺点辨析出来,让子孙后代参考借鉴。 本书对木工专业、家具设计专业的学生、专业的建筑设计师、家具设计师、 室内设计师,以及古典家具收藏爱好者、现代红木家具消费者、生产厂家和商 家都有很好的学习和参考价值。 最后,我在这里衷心感谢南京明孝陵博物馆观朴明式家具艺术馆馆长雷璞 伟先生,他把多年来收集和整理的榫卯结构样式无私地奉献出来供我们研习, 并对本书的内容提出了非常中肯的建议;还要感谢我的恩师张彬渊教授,是他 不停的鞭策和指导才让我能静下心来,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