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丧葬史-徐吉军著.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中国专门史文库 中国丧葬史 徐吉军  著 武汉大学出版社   总    序 冯天瑜 人类历史是一个有机整体的发展历程, 社会、 经济、 政治、 文 化等要素彼此交融、 相互渗透在这个整体之中, 起伏跌宕、 波澜壮 阔地向前推进。 因此, 历史研究不能满足于现象的 “个体描述”, 而应当关注 “总体历史”, 关注社会综合结构 (社会形态) 的演 化, 从而发现历史大势及其规律, 诚如太史公所称, 他治史绝非满 足于枝节性的记载, 其宏远目标是 “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 然而, “总体” 由 “专门” 综合而成, “一般” 植根于 “个 别” 之中, 对于 “总体历史” 的认识、 对于社会结构的真切把握, 必须建立在历史现象分门别类的深入辨析的基础之上。 太史公通过 “本纪” 探究自五帝、 夏、 商、 周、 秦, 直至汉武帝的纵向专史进 程; 通过 “世家” 开辟横向的列国专史; 又以八 “书”, 并述礼、 乐、 律、 历、 天官、 封禅、 河渠、 平准, 开文化、 科技、 财经等专 门史之先河; “大宛列传”、 “货殖列传” 实为民族史、 中外交通 史、 商业史之雏形……正是有了诸多专门史具体而微的考实, 太史 公方能造就整体史学大业, “成一家之言”。 《汉书》 以下的正史又     2   中国逻辑思想史 将 《史记》 的 “书” 扩设为 “志”(律历志、 礼乐志、 刑法志、 食 货志、 天文志、 地理志、 艺文志, 等等), 形成较为翔实、 细密的 专史篇章。 中国史学有着深厚的专门史传统, 不仅表现在 《史记》、 《汉 书》 等正史为其保留较充分的展开空间, 而且自成格局的专志也 纷至沓来, 如后魏郦道元 《水经注》 是专论山川地理的志书发轫, 两宋以下, 各种专史 (如金石志、 画谱、 学案、 盐政、 畴人传, 等等) 相继从通史中独立出来, 斐然成章, 构筑一个大的学术门 类。 中国的专史之早成、 之丰硕, 置之古代世界史坛, 亦足称先进。 时至近现代, 随着学术分科向广度与深度拓展, 专门史更成为 历史研究蓬勃兴盛的领域。 20 世纪前半叶, 商务印书馆出版王云 五主编的 《中国文化史丛书》, 在 “大文化” 名目下, 囊括了各类 专门史论著, 从 《文学史》、 《美术史》 到 《财政史》、 《赋税史》、 《中外交通史》, 以至 《赌博史》、 《娼妓史》, 尽纳其中, 反映了 古今中西文化激荡之际的民国学界专史研究的实绩。 上世纪80 年 代, 上海人民出版社推出新的 《中国文化史丛书》, 收入 “文化 热” 时期的数十种论著 (包括 《小学史》、 《甲骨史》、 《杂技史》、 《园林史》、 《染织史》 等以往少见的分科史著), 是我国专门史成 果的又一次结集。 近年来, 专门史研究有新的发展, 在高等教育的一级学科历史 学之下, 设置专门史二级学科, 多所大学及科研院所设立经济史、 文化史、 社会史等专门史研究机构, 探究领域有所拓展, 新史料的 开掘、 新方法的运用皆有创获, 人才成长、 论著涌现, 蔚然大观。 武汉大学岀版社推出的 《中国专门史文库》 便在此种新气象之下 应运而生。 本文库以几种早年蜚声学坛的专史作为引领篇什, 更多地选入 近十年来的专史佳品, 其中又分两类, 一为曾经出版, 现经作者认 真修订补充, 二为新作。 本文库拟分数辑, 分批推出, 期以共襄专 门史研习之大业。 2011年10 月19 日  书于武昌珞珈山 目    录 绪    论……………………………………………………………… 1 第一章  原始社会的丧葬…………………………………………… 6   第一节  原始社会丧葬概述……………………………………… 7     一、 丧葬的起源………………………………………………… 7     二、 氏族社会前期的丧葬 …………………………………… 11     三、 氏族社会后期的丧葬 …………………………………… 13   第二节  原始社会的墓葬制度 ………………………………… 15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请先注册登录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