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 暑 ICU 景西峰 概 述 定义: 是指高温、高湿环境中发生的以体温调节中枢障碍、散热功能衰竭、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热损伤性疾病 。 是一组临床综合征 以高热、皮肤干燥无汗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特征 多发生在夏季 疲劳、饥饿和体质虚弱者容易发病 促使中暑的原因 1.环境温度过高:人体可获取热量 2.产热增加:如从事重体力劳动、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3.散热障碍:如湿度较大、过度肥胖、穿透气不良的衣服等 4.汗腺功能障碍:见于系统性硬化病、先天性汗腺缺乏症、广泛皮肤烧伤后疤痕形成等 运动员中暑 散热的方式 人体适宜的外界温度是20-25?c,相对湿度为40%-60%,通过以下方式散热: (1)辐射(radiation):约占散热量的60%。散热速度及量取决于身体表面与环境温度差。 (2)蒸发(evaporation):约占散热量的25%。在高温环境下,蒸发是人体主要散热方式。湿度大于75%时,蒸发减少;湿度达90-95%时,蒸发完全停止。 (3)对流(convection):约占散热量的12%。散热速度取决于空气流速。 (4)传导(conduction):约占散热量的3%。 。 中暑分级 根据我国《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可将中暑分为三级(类): 先兆中暑 轻症中暑 重症中暑 重症中暑分型 重症中暑以其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常分为三型: 热射病 热痉挛 热衰竭 重症中暑的发病机制 热射病:主要发病原因是由于人体受外界环境中热源的作用和体内热量不能通过正常的生理性散热以达到热平衡,致使体内热蓄积,引起体温升高 热痉挛:主要是高温环境中,人的散热方式主要依赖出汗,大量出汗使水和钠盐过多丢失,使肌肉痉挛,并引起疼痛 热衰竭:主要是由于人体对热环境不适应引起周围血管扩张、循环血量不足、发生虚脱;亦可伴有过多的出汗、失水和失盐 症状 1.热痉挛 在高温环境下进行剧烈运动,大量出汗丧失钠盐和过度通气后出现肌肉痛性痉挛,持续数分钟后缓解。常在活动停止后发生,主要累及骨骼肌,可无明显体温升高。 症状 2.热衰竭 常发生于老年人、儿童和慢性疾病患者,在严重热应激情况下,由于体液和体钠丢失过多、补充不足所致。表现疲乏、无力、眩晕、头痛、恶心、呕吐,可有心率增快、低血压等脱水征,体温可轻度升高,无明显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表现。 热衰竭可以是热痉挛和热射病的中介过程,如不治疗可发展成为热射病。 症状 3.热射病 是一种致命性急症,表现为高热(40℃)和神志障碍。 临床上分为两种类型:劳力性和非劳力性。 (1)劳力性热射病:主要是在高温高湿无风环境下进行重体力劳动或剧烈体育运动,内源性产热过多。患者多为健康的年轻人,多有持续出汗,心率增快,体温升高(往往超过40℃ )。此种患者多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2)非劳力性热射病:多见于居住拥挤、高温和通风不良的老年居民,主要是体温调节功能障碍引起散热减少所致。患者感觉烦热难受,体温可超过41℃,皮肤潮红但干燥无汗,头晕虚弱,继而意识模糊、昏迷,严重者可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肺水肿、脑水肿,常于发病后24小时内死亡。 临床表现 先兆中署:高温环境下,急起,表现为头昏、耳鸣、口渴、多汗、乏力、胸闷、心悸、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轻症中暑:除上述症状加重外,1、体温升至38℃以上;2、出现面色潮红、皮肤灼热;3、或出现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血压下降、脉压缩小、脉搏增快等表现;4、无中枢、肾、心严重损害 4-5h可恢复 临床表现 重度中暑 皮肤:无汗、绯红、灼热,T40 ℃ 高热与病情平行 特征性早期表现之一 临床表现 中枢神经系统:高温对神经系统具抑制作用,初期使注意力不集中,对外界反映不敏捷,肌肉工作能力低下,动作的准确性和协调性差,待体温增高到一定程度神经系统功能失控,出现谵妄、狂躁,最后深度昏迷。 最早出现 特征性之一 临床表现 心血管系统 ;由于散热的需要,皮肤血管扩张,血流重新分配,心输出量增加,心脏负荷加重。此外,高热能引起心肌缺血、坏死,易促发心律失常、心功能减弱或心力衰竭。这时心输出量降低,输送到皮肤血管的血流量减少而影响散热。 临床表现 呼吸系统:过度换气会发生呼吸性碱中毒,且Pa02并不升高;肺血管内皮由于热损伤会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临床表现 肾脏系统 :高温出汗多,心输出量降低,可使肾血流量减少和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尿液浓缩,出现蛋白尿及细胞管型尿,横纹肌溶解出现肌红蛋白尿,可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临床表现 消化系统:出血,肝损害,胆汁淤积 血液系统:浓缩,DIC 水、电解质代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家用医疗器械租赁服务规范》.pdf VIP
- 重庆市渝北区2024年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试卷附答案.pptx VIP
- 力学实验(解析版)-2025版高三物理寒假讲义.pdf VIP
- 肘关节运动学.pptx VIP
- 2025年生活会个人对照检视发言材料【四个带头+违纪行为典型案例解析】与个人检查材料2篇文.docx VIP
- 家用医疗器械租赁服务规范.docx VIP
- 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生产安全要求SJT 11798-2022.docx VIP
- 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 - 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doc
- 2024-2025学年深圳市南山区四上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pdf
- 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126中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文档评论(0)